张三建房,从李四、王五处各买了部份木棍作为木椽,并将建房工程包给了没有资质的工头刘七。木匠周六上房订椽时,其所站木椽断裂致周六坠地受伤。周六起诉要求工头刘七承担雇主责任12万元,法院判决刘七赔偿10万元后,刘七遂再起诉李四、王五向两人追偿10万元赔款。
本案争议焦点有二:一是刘七是否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二是李四、王五是否应担责,及如何承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雇主有权向实际侵权人追偿,因此刘七作为雇主具有原告主体资格。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然而,由于无法查明缺陷产品的销售者,也就无法查明生产者,导致本案中的产品责任归属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李四、王五应承担对其售出的商品即本案中的木椽的质量不存在明显缺陷的证明责任。若不能证明,则应认定为共同危险行为,承担准共同侵权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共同危险行为是指数人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结果,而实际侵害行为人又无法确定的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成立后,虽然真正侵害行为人只能是其中一人或一部分人,但如果无法确定谁是真正的侵害行为人,共同实施危险行为的数人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在本案中,仅有一根木椽断裂,故仅存在一个危险行为,因此不能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质量缺陷的证明责任也不能倒置。
笔者认为,无法查明质量瑕疵商品销售者的情况与“高空坠物”伤人案件中无法证明坠物归属非常相似。在理论上,这种情况应该不属于共同危险行为,但是证明责任可以类似过错推定理论适用“倒置”,仍应当由销售者来证明其不是侵权人。这是司法实践为了衡平当事人利益,分担侵权风险而在举证责任分配中采取的民法中大的公平原则。
因此,在本案中,作为商品销售者的李四、王五无法证明其没有销售缺陷木椽的情况下,可以认定李四、王五在本案中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此外,房主张三在购买木棍时对质量注意义务的欠缺,以及选任不具有资质的刘七做工头也是有过错的,也应承担责任。刘七无资质承揽工程及对用料质量检查及施工均存有过错,也是造成损害的原因之一,亦要承担责任。
刘七作为雇主已经承担了雇主责任,可以选择侵权之债的救济途径主张权利。因此,本案中刘七具备原告主体资格,并可以申请追加张三作为共同被告,按过错程度判决张三承担二成赔偿责任;判决李四、王五共同承担五成互负连带责任;对余下的三成由原告刘七自行承担。
一起货车司机触电身亡的事件。司机老古和老李在驾驶过程中,货车触到高压线导致司机当场身亡。家属向车主王*峰提起诉讼,经过法院协调,王*峰赔偿了死者家属赔偿金等费用。王*峰认为供电部门也有责任,于是将供电公司告上法庭。经过二审判决,供电公司承担30%的赔
高空抛物问题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当高空抛物未造成人身损害时,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讨论了高空坠物砸车时的理赔方式,如能找到肇事者则向其索赔,否则可通过购买机动车商业保险车辆损失险向保险公司索赔。
高空坠物责任的归责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定。高空坠物造成的损害,责任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无法确定责任人或未购买高空坠物保险,则需要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进行追责和赔偿。若购买了高空坠物保险,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赔偿金。
被高空坠物砸伤后如何要求赔偿的问题。当高空坠物造成伤害时,施害方应支付受害方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相关费用。若造成受害者残疾,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等。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建筑物上的物品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应承担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