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案件审理中举证原则
时间:2025-02-12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举证在案件审理中是很重要的,对于当事人说的话,没有证据就不能完全当真,那么在环境侵权案件审理中举证原则是怎样的呢?分配举证责任的标准是什么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针对这个问题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可以帮到你。
环境侵权案件审理中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的定义和分配
举证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诉讼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举证责任的分配涉及在当事人之间如何配置证明责任的问题。一般而言,承担较重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与当事人利益保护直接相关。
原告的举证责任
原告作为诉讼的提起者,一般应当承担完全举证责任。原告不仅需要证明权利产生的事实,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不存在妨碍权利发生的事实以及变更、消灭权利的事实。只有在所有这些事实都得到证明后,法院才能确信原告所主张的权利或法律关系确实存在。然而,原告承担所有事实的举证责任存在一些弊端。
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
为了使民事诉讼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需要确定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并在双方当事人之间预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根据我国民诉法第64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然而,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先主张事实,然后对所主张的事实负举证责任,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民事诉讼法并未解决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举证责任分配的标准
根据法律要件的分类,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举证责任的标准如下:1. 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只需对产生权利或法律关系的特别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阻碍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则作为一般要件事实,由否认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2. 主张已发生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只需就存在变更或消灭的特别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妨碍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一般要件事实由否认变更或消灭的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2001年11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基本确立了这一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根据这些规定,举证责任是根据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而确定的,只有在举证责任已经分配给双方当事人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原被告在诉讼中需要主张哪些事实。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凯里学院附中教学楼墙体垮塌事故调查报告
凯里学院附中教学楼墙体垮塌事故的相关情况。事故导致2名学生死亡,3人受伤,原因是教学楼楼顶电箱线路老化引发爆炸。学校曾申报重建,但未获批复。事故发生在持续阴雨天气中,居民认为天气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教学楼的老旧程度和安全隐患
-
申请回避的方式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法律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回避情形包括与案件当事人存在亲属、利益关系等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情况。另外,相关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或违规会见,否则将依法追
-
管辖权的移送案件程序
民事诉讼中管辖权移送案件的程序。当法院发现受理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时,需按法定程序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流程包括发现、移送、受理、判断管辖权、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等步骤。确保案件被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以维护司法公正和权益保护。
-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拒不出庭的处理方式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拒不出庭的处理方式及其后果。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不会影响案件的审理。该第三人的诉讼参与法院非必需,但当本诉一方败诉并需追究该第三人的民事责任时,可另案起诉。缺席判决
-
起诉争回抚养权的时间限制
-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
-
环境污染构成犯罪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