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人身伤害,赔偿范围应包括:
环境污染造成的财产损害赔偿包括三个方面:
以水污染为例,甲工厂排水污染了乙承包的鱼塘,导致鱼死亡。其中,鱼的价值是直接经济损失;鱼尚未到捕获季节,可以继续长大,那么长大后可以多收入的部分是乙的间接经济损失;鱼塘被污染,恢复到污染前需要一定费用,这就是第三项损失。
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人身伤害,受害人或死者的近亲属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于污染环境对受害人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如人体功能减退、早衰等,即使未经过医疗费用等支出,也应适当予以赔偿,以弥补人体的潜在损害。
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容易计算,但间接经济损失难以确定。可以从以下三个特征来把握:
除此之外,间接损失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鉴定单位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论确定赔偿金额。对于恢复环境所需费用,往往是巨额且难以确定最终数额。针对该损失,建议相关部门鉴定恢复环境所需时间,并结合间接损失计算受害人在此期间内预期收入的损失,由污染责任者进行赔偿。当然,如果污染责任者选择恢复环境,也可判决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恢复。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环境污染罪刑事判决书的生效时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的第十一日生效,期间字体要求严格。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环境污染罪的量刑标准以及刑事裁定书与刑事判决书的区别。刑事裁定书涉及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而刑事判决书则是就案件实体问题做出的结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根据现行法律和规定,原告需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存在,被告需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污染者需积极取证,包括现场拍照、调查损害原因,并提供科学结论支持其观点。同时,当事人有附随义务,应及时报告污染者并配合取证。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签字后,决定书即视为有效,不执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对于决定书存在的错误,如编号、字迹、日期等错误,需重新制作并送达行政相对人;处罚种类和幅度有问题需重新履行告知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需撤销决定书并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