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30条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形式。合伙协议被视为个人合伙的首要条件。合伙协议既是合伙成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合伙人权利义务的依据,并在合伙债务纠纷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合伙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但建议采用书面形式以避免纠纷。即使没有书面协议,但如果合伙关系已形成且合伙人已出资并参与合伙经营,仍应视为有效合伙关系。
合伙协议应包括以下事项:合伙人的姓名与住址,各合伙人的出资额和比例,事务决定,业务执行,利益分配,债务承担,入伙手续,退伙条件,合伙终止事由等。
合伙人必须共同出资,即各合伙人将自己拥有的资金、实物、技术、劳务等组合起来,作为合伙经营的物质基础。出资数额可以均等或不均等,形式也可以是实物或无形财产。出资种类可以是房屋、资金、设备、工具、劳务、技术、债权、商标使用权、商号使用权等。合伙出资构成合伙财产,各合伙人对合伙财产享有平等使用权,出资多少不影响合伙人的经营权利。
合伙是一种共同经营、共同劳动的关系,各合伙人应直接参与合伙经营。如果没有共同劳动与共同经营,就不构成合伙关系。例如,某甲将房屋出租给某乙,某乙与某丙合伙开办饮食店,只有某甲与某乙构成合伙关系,而某甲与某丙之间只存在租赁关系。
合伙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利益,合伙利益的分配按照合伙协议执行,一般以出资比例划分。合伙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等风险,损失由合伙人共同承担。合伙的对外债务由合伙人连带承担,即债权人可以向任一合伙人追偿,受追偿的合伙人不能拒绝。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方与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时间、合作分工、收益分配、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等方面。合作方式为甲方出资,乙方出技术,共同经营项目。协议对双方的权益份额、权利义务、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