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为了依法惩治寻衅滋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过审议决定,对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进行解释。
行为人出于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目的,无事生非,实施了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寻衅滋事”。
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制造事端,实施了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寻衅滋事”,但是如果矛盾是被害人故意引发的或者被害人在矛盾激化中负有主要责任,除外。
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了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一般不被认定为“寻衅滋事”,但是如果经过相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上述行为,且破坏了社会秩序,除外。
如果随意殴打他人,破坏了社会秩序,并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如果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了社会秩序,并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如果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了社会秩序,并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情节严重”:
在车站、码头、机场、医院、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应当根据公共场所的性质、公共活动的重要程度、公共场所的人数、起哄闹事的时间、公共场所受影响的范围与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如果行为人纠集他人三次以上实施寻衅滋事犯罪,且没有经过处理,应当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如果行为人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抢劫罪等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根据处罚较重的犯罪进行定罪处罚。
如果行为人认罪、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或者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以从轻处罚。如果犯罪情节轻微,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抢劫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且为从犯,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此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原则,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有具体
犯贪污罪免除处罚的含义。在犯罪后自首且个人贪污数额在规定范围内等特定情况下,可以被免除处罚。这与中国刑法中的无罪释放不同,指的是有罪但不受罚的情况。此外,《刑法》将免除处罚分为法定免除和酌定免除两种情况。
结果加重犯的处罚原则。依据刑法规定,结果加重犯的处罚应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加重。法院在判决时,应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于具备从重处罚或从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法院应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决。在强奸罪中的结果加重犯,根据不同情况将被处
偷回交警扣押的摩托车是否构成盗窃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车辆被扣押后所有权转移到交通管理部门名下,私自将被抵押的车辆偷回可能构成盗窃罪。文章还介绍了盗窃机动车辆的不同情形和定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