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销售假冒品牌的法律处罚

销售假冒品牌的法律处罚

时间:2025-07-24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344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销售者进行经营活动时,不得销售假冒伪劣的产品,如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销售假冒的品牌怎样处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假冒品牌产品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根据该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销售者在销售产品时,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如果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并对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进行没收。此外,销售者还将面临罚款,罚款金额为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三倍。如果销售者存在违法所得,相关部门还有权对其进行没收。情节严重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还有权吊销销售者的营业执照。如果销售假冒品牌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如果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但不满二十万元,将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二倍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但不满五十万元,将面临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二倍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但不满二百万元,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二倍的罚金。如果销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刑罚,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二倍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买到假货的维权方法

如果发现购买的商品是假货,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 保留有效证据

第一步是收集证据,包括用相机拍下商品各个角度的照片以及与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这些证据在投诉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2. 与商家协商

在收集完证据之后,可以与商家进行沟通,明确告知商家所购买的货物是假货,并询问商家为什么出现假货以及与之前描述不符的情况。将责任归咎于商家一方。

3. 要求商家退货

如果商家提供了7天无理由退款的政策,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并要求商家承担运费。如果商家没有提供假一赔三或第三方质检的政策,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并承担运费。

4. 要求商家赔款

如果商家参加了假一赔三的政策,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除了退款外,还要求商家按实际支付商品价款的两倍进行赔付,并承担所涉及商品的物流费用。如果商家参加了第三方质检的政策,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赔偿商品所付款的一倍,并承担物流费用。

5. 向网站投诉

如果与商家无法达成一致,消费者可以向购物网站投诉。在投诉时,消费者需要提交各种证据,购物网站的服务人员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定。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抢劫罪的辩护词

    抢劫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且为从犯,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此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原则,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有具体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犯贪污罪免除处罚的含义

    犯贪污罪免除处罚的含义。在犯罪后自首且个人贪污数额在规定范围内等特定情况下,可以被免除处罚。这与中国刑法中的无罪释放不同,指的是有罪但不受罚的情况。此外,《刑法》将免除处罚分为法定免除和酌定免除两种情况。

  • 责任

    我国刑法对于家庭成员虐待行为的处罚规定,以及刑法的分类、刑罚的概念和适用目的等。根据法律规定,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刑法分为广义和狭义,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种类多样以适应不同犯罪性质和情节。刑罚的目的是惩罚、教育以及威慑犯罪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 私刻企业公章签订合同是否构成犯罪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