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双方能够就财产纠纷达成协商,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然而,由于财产纠纷案件的复杂性等原因,能够成功协商解决的情况并不多见。
离婚后的财产纠纷通常以诉讼的形式出现。以下情形可向法院提起财产诉讼:
1、登记离婚后可以提起诉讼的情形
我国法律规定了两种离婚形式,即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这两种形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然而,登记离婚仅仅体现当事人的意愿,婚姻登记机关对其仅进行形式审查,财产分割的内容未经国家公权力的认可。因此,当事人对财产分割存在异议或反悔的情况下,仍然享有提起诉讼的权利。此外,对于协议中未进行处理的财产,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诉讼离婚后可以提起诉讼的情形
诉讼离婚后,当事人对法院生效后所涉及的财产已无诉权。因此,当事人不能再次提起分割已经在生效的法律文书中处理过的财产的诉讼,只能通过申请再审的途径。然而,如果在离婚诉讼中遗漏了财产,或者发现对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伪造债务侵占财产的行为,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或处理债务。
婚前购房婚后还贷的财产分割问题。婚后还贷的归属依情况而定,如使用个人婚前财产还贷,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如使用婚后所得工资还贷,妻方可分割婚后还贷款部分。夫妻对财产有约定需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同时,《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做了详细
离婚时公房使用权的问题。若一方无权获得公房使用权,则不存在补偿;若双方均有权,得到房产的一方应适当补偿未得到房产的一方,具体补偿标准可参照公房拆迁的补偿规定。法院在处理公房使用权问题时,会遵循照顾抚养子女、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购买房改房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和房改房的政策,夫妻双方在离婚时不能主张将此类房改房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购买房改房的出资应视为借款或赠与,离婚时不应要求补偿房屋增值部分。
离婚财产分割官司所需的时间及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方法。根据不同审理程序,离婚案件一审通常在三到十五个月内完成。离婚财产分割可采用实物分割、折价补偿和价金分割等方法。实物分割在不损害财产作用和价值的前提下进行实际分配;折价补偿是一方取得共有物后给予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