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合同的终止主要是由于合伙企业的解散导致合同终止。
根据《合伙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合伙企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解散:
(1) 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如果合伙合同规定了存续期限,在该期限届满时,合伙即解散。但如果合伙合同规定的期限届满后,合伙人仍继续经营,视为以不定期限继续合伙合同。
(2) 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合伙合同中约定了合伙解散的事由,当该约定事由出现时,合伙即解散。
(3) 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合伙企业的成立是基于全体合伙人的意思,因此解散也必须基于全体合伙人的意思达成一致。无论合伙合同是否规定了存续期限,都可以因全体合伙人的同意而解散。
(4) 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5) 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无法实现。合伙合同约定的合伙目的无法实现包括无法开始实现和中途无法完成两种情况。合伙合同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如果目的已经达到或确定无法达到,合伙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应当解散。
(6) 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7) 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他原因。
(1) 合伙清算的概念和清算人的确定
合伙合同终止后,需要进行清算。合伙的清算是解散合伙企业、结束合伙法律关系的程序。
根据《合伙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合伙企业解散后,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如果全体合伙人不能担任清算人,经过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在合伙企业解散后15日内指定一名或多名合伙人,或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如果在15日内未确定清算人,合伙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清算人。
(2) 合伙清算的内容
清算人在清算期间执行以下事务:清理合伙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与清算有关的未了结事务;清缴所欠税款;清理债权和债务;处理清偿债务后剩余财产;代表合伙企业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3) 清偿顺序和其他事项
在支付清算费用后,合伙企业财产按以下顺序清偿:招用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所欠税款;债务;返还合伙人的出资。如果按照上述顺序清偿后仍有剩余财产,按照约定或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需要指出的是,在清偿债务时,对于未到清偿期或在诉讼中的债务,应从合伙财产中划出必要的数额保留,待到期或诉讼了结后进行清偿。不过,如果债的清偿期限利益是为债务人设定的,清算人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不予保留,提前清偿。对于诉讼中的债务,由于其存在与否和数额尚未确定,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一部分财产,以备将来清偿。在清偿债务和划出保留必要数额后,剩余财产应返还各合伙人的出资。返还出资只指以财产出资为例,对于劳务出资不存在返还问题。返还出资的方式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以实物出资,原物仍存在的,应返还原物;以金钱出资或以实物出资但原物已不存在的,应以金钱折价返还。如果合伙财产不足以返还合伙人的出资,应按照各合伙人出资比例进行返还。
(2) 合伙企业清算时,如果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按照前述规定的连带责任办法处理。
(3) 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该责任消灭。
(4) 清算结束后,应编制清算报告,并在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办理合伙企业注销登记。
目前我国调整合伙纠纷的法律包括《民法通则》和《合伙企业法》。一般来说,退伙有两种方法:
(1) 根据合伙协议中关于退伙的约定,当满足退伙条件时可以要求对方退伙。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即在1年后双方可以退伙。因此建议您等待3个月,满1年后向对方提出退伙。
(2) 您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退伙。如果您的诉求合理(例如对方因身体原因无法实现合伙目的),则可以退出合伙。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方与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时间、合作分工、收益分配、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等方面。合作方式为甲方出资,乙方出技术,共同经营项目。协议对双方的权益份额、权利义务、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