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该规定限制。然而,该规定忽略了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即16-18岁的未成年人无法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申请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投保。因此,需要统一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界定,以避免这一盲点的存在。
此外,根据《保险法》规定,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死亡保险金额总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万元。然而,在现实的保险市场中,如航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份保险金额为人民币20万元。这种情况下,父母为未成年子女购买了20万元保险金额的航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单出险后,保险人应给付多少保险金呢?因此,应对未成年人的保险金额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以解决现实中的困难。
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险人在处理给付案件时对投保人是否真正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事实有相当的难度。尤其对故意或过失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判断结果,直接关系到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及关系人的利益。此外,对于寿险保单的复效中,投保人是否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也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应明确规定投保人在复效申请中的如实告知义务,以维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的限制问题。保险公司自留保险费与其承担保险责任范围密切相关,关系到其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根据《保险法》第99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以确保其资本与承保额度相匹配并加
新《保险法》的两大特色。首先,新法引入了保证保险的概念,明确了保险公司在信用担保方面的业务范围,包括雇员忠诚保证保险和还贷保证保险等。其次,新法扩展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允许其经营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如补充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新型业务,适应
投保单中非亲笔签名引发的纠纷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决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投保人未亲自签字,但已交保险费,则视为追认。但保险人或其代理人违规时,此规定不适用。
人身保险合同立法中的几个问题。首先,关于未成年人的保险问题,需要统一法律界定其民事行为能力,并明确规定保险金额。其次,关于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问题,应明确规定投保人在复效申请中的如实告知义务,以维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实际操作中,对投保人是否真正履行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