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程序规定

时间:2025-09-2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6891
为了及时有效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进一步规范民事案件指令再审和再审发回重审,提高审判监督质量和效率,我国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严格依法适用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若干问题的规定》,那么该规定有什么内容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等相关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审查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时应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再审。不得因指令再审而降低再审启动标准,也不得因当事人反复申诉将不应再审的案件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再审指令的情形

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一般应由裁定再审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在以下情形下,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1.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四)项、第(五)项或者第(九)项裁定再审的;
  2.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
  3.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
  4. 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其他情形。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由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审理,具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至第(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款裁定再审的案件,应当提审。

应当提审的情形

虽然符合再审指令条件,但在以下情形下,应当提审:

  1. 原判决、裁定系经原审人民法院再审审理后作出的;
  2. 原判决、裁定系经原审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的;
  3. 原审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4. 原审人民法院对该案无再审管辖权的;
  5. 需要统一法律适用或裁量权行使标准的;
  6. 其他不宜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情形。

再审程序

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再审案件时,如果发现原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不清,一般应当通过庭审认定事实后依法作出判决。但如果原审人民法院未对基本事实进行审理,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如果原判决认定的事实错误,上级人民法院不得以基本事实不清为由裁定发回重审。

违反法定程序情形

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再审案件时,如果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存在以下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之一,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审:

  1. 原判决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
  2.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3. 未经合法传唤缺席判决,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
  4.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
  5. 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

再审裁定书的内容

上级人民法院裁定指令再审或发回重审时,应在裁定书中明确指出再审或发回重审的具体理由。

再审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再审案件应当围绕申请人的再审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判。如果对方当事人在再审庭审辩论终结前也提出再审请求,应一并审理和裁判。当事人的再审请求超出原审诉讼请求的不予审理,构成另案诉讼的应告知当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诉讼。

再审发回重审的案件

再审发回重审的案件应当围绕当事人原诉讼请求进行审理。当事人申请变更、增加诉讼请求和提出反诉的,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审查决定是否准许。当事人变更其在原审中的诉讼主张、质证及辩论意见的,应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应的证据,如果理由不成立或证据不充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严格遵守规定

各级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再审和再审发回重审的审判行为,应严格遵守本规定。违反本规定的,应根据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司法解释的适用

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不再适用。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是否合法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 民事诉讼庭审过程的程序及法庭纪律

    民事诉讼庭审过程的程序及法庭纪律,包括庭前准备、宣布规则和纪律、法官入庭及报告庭审准备情况,以及正式开庭活动。庭审程序严谨,包括核对身份、宣布开庭、询问回避等步骤,以确保庭审的公正、有序进行。

  •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