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犯的构成必须具备犯罪行为的惯常性。所谓惯常性,指的是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犯罪行为,以非法所得行为生活或挥霍的主要来源。这种犯罪行为的惯常性是惯犯构成的客观条件。
惯犯的构成还必须具备犯罪心理的习癖性。所谓习癖性,指的是存在继续犯罪的倾向性,表现为故意致力于某种犯罪行为,以违法犯罪作为长期经营之行业,并由犯罪习惯进而发展为心理上乃至性格上的变态,形成某种犯罪习癖。这种犯罪心理的习癖性是惯犯构成的主观条件。
在认定惯犯时,应避免两种倾向的偏见。一种是历史说,即只看档案来判断是否惯犯。另一种是现实说,即只以未处理过的现实行为作为定案根据。以上两种倾向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惯犯通常具有惯常性,会在长时间内反复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如以赌博为业的常业犯、习惯性的盗窃犯和诈骗犯等。
惯犯是故意地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实际上是一个人犯了多个同种罪行。《刑法》之所以将其规定为一个犯罪,是考虑到这种犯罪的客观危害性较大,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较深,人身危险性也较大。因此,将其规定为独立的犯罪,以便更好地打击这种犯罪。对惯犯应依法处理,不实行数罪并罚。
除法定的惯犯以外,其他犯罪也存在惯犯的情况。应当在《刑法总则》的量刑部分设立惯犯制度,规定对惯犯除本法分则已有规定的以外,应当从重处罚。
抢劫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且为从犯,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此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原则,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有具体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犯贪污罪免除处罚的含义。在犯罪后自首且个人贪污数额在规定范围内等特定情况下,可以被免除处罚。这与中国刑法中的无罪释放不同,指的是有罪但不受罚的情况。此外,《刑法》将免除处罚分为法定免除和酌定免除两种情况。
我国刑法对于家庭成员虐待行为的处罚规定,以及刑法的分类、刑罚的概念和适用目的等。根据法律规定,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刑法分为广义和狭义,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种类多样以适应不同犯罪性质和情节。刑罚的目的是惩罚、教育以及威慑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