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履行是指当事人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受害方既不希望解除合同,也不希望接受违约方的金钱赔偿,而是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一种方式。实际履行符合当事人的意愿,有助于实现合同目的,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受害方担心违约方无法履行或未按约定时间履行非金钱义务时,可以要求实际履行。非金钱义务是指合同规定的义务不以提供一定金额的货币为内容,例如在建筑工程、租赁和承揽合同中,一方承担的义务是提供用于建造道路、建筑物或桥梁的材料,租赁土地和房屋,定制零件加工等。只有在非金钱义务范围内,才能要求实际履行。
此外,根据合同法第112条的规定:“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按约定时间履行后,在履行补救措施等相关义务后,受害方有权继续要求赔偿其他损失。”这表明,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后,并不排除应继续履行的其他责任,因为虽然违约方通过实际履行弥补了违约行为,但仍未获得违约造成的额外损失的补偿。换句话说,实际履行后,违约方仍需承担额外损失的赔偿责任。
赔偿损失是指一方违约后,对方有权要求按照合同规定补偿所受损失。赔偿损失包括两个要点:(1)受损害方必须存在实际损失,这是此种责任形式的基本前提,否则无需承担责任。(2)损失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衡量,主要表现为能够通过金钱计算确定。
损失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损失,指违约行为导致当事人现有财产受损或减少,例如财产毁灭、之前的支出和损失等。二是间接损失,指违约行为导致当事人失去未来潜在利益,例如利润受到重大损失。在计算赔偿损失时,应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
违约金和定金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各自有其定义,并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事先支付。
违约金是指一方因违约行为应向对方支付一定金额的金钱补偿。违约金的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当事人未约定违约金条款,当一方违反合同后,对方无权要求违约金的支付,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追究责任。
定金作为保证合同关系的担保,实行先行支付原则,只有在交付成功后,合同才具有有效性。违约金可以事先约定,它是一种违约责任凡是,无需事先支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对方违约时,该方有权要求适当数额的违约金或定金。”因此,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
工程发包方和设计人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发包方延误支付、审批工作的延误及因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等情况下的违约责任。设计人则需承担设计错误、延误完成设计任务及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等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损害赔偿三种。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国际贸易合同违约的法律后果,包括实际履行、赔偿损失、约定违约金和返还定金等方面。实际履行有助于实现合同目的,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赔偿损失需存在实际损失且能衡量。违约金和定金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同时适用。
出租人可以单方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各种情形。包括承租人未按照约定使用租赁物导致损失、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活动、未经同意擅自转租房屋、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延迟支付租金超过六个月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