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
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国务院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对拍卖业按照特种行业实施治安管理。
拍卖标的应当是委托人所有或者是依法可以处分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
依照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需经审批才能转让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在拍卖前,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委托拍卖的文物,在拍卖前,应当经拍卖人所在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鉴定、许可。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和其他物品,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委托拍卖的,由财产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拍卖人进行拍卖。拍卖由人民法院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以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适用前款规定。
拍卖人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从事拍卖活动的企业法人。
拍卖企业可以在设区的市设立。设立拍卖企业必须经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拍卖业管理的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设立拍卖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 (三)有与从事拍卖业务相适应的拍卖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四)有符合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拍卖业务规则;
拍卖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包括拍卖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以及拍卖活动的监管和管理。文章指出商务部是拍卖行业主管部门,并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拍卖企业设立需具备注册资本、组织机构和章程、办公场所、从业资格人员等条件。同时,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需遵循
保全财产的拍卖程序及相关条件。法院根据规定对被执行人的保全财产进行拍卖,同时拍卖标的的房地产需符合一定条件,包括不得买卖转让的房地产、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拍卖过程中,法院会委托拍卖机构并对其进行监
网络司法拍卖竞价期间无人出价的处理方式,包括依法流拍并再次拍卖,同时规定了流拍后的公告时间和再次拍卖的起拍价标准。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房产拍卖的完整流程,从客户委托到拍卖品的权属移交,包括鉴定与估价、确定拍卖底价、确定拍卖日期、发布拍卖公告、审查竞买人资
拍卖的基本规定,包括规范拍卖行为的目的、适用范围、定义、活动原则、监督管理机构等内容。第二章规定了拍卖标的的范围、禁止作为拍卖标的的物品以及需审批的拍卖标的等。第三章则重点介绍了拍卖当事人的定义、拍卖企业的设立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