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能力角度来看,我国传统行业的产能已经摆脱过去供给不足的状况。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产能过剩行业名单,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以及稀土等工业行业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因此,我国对外投资的目的之一应该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同时,我国对外投资还应以获取高端技术为目的。过去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先进技术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特别要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投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相应的市场,分摊研发成本,强化我国的相对优势。同时,通过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建立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追踪前沿技术,获取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在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欧洲、日本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各国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纷纷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我国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对外投资方面将赢得先机。
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跨国公司通过国际化生产和购并重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生产国际化,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其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政府的推动和金融界的积极参与为跨国公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中的产品策略。跨国公司需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竞争需求,推出满足各国购买者需求和欲望的产品,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来满足用户需求并提高竞争力。跨国公司也需要根据企业条件和资源来制定科学的产品策略,以最大化发挥企业优势并实现利益目标。
澳门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关系。文章指出澳门作为开放的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同时面临着投资争端的风险。文章分析了澳门如何解决这些争端,包括利用多种争议解决机制、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文章还探讨了澳门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和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策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我国对外投资需要探索符合国情的新道路。投资策略包括转移过剩产能、获取高端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借助兼并向发达国家投资等。产业选择重点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