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目的是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并防范保险业经营风险。一些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注重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而对保险条款、费率和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较少,主要依靠市场因素来调整和制约。原保险法在对保险条款、费率和保险资金运用实施严格监管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作出了原则规定。最新一次修改的保险法增加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具体要求,更加细化了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在监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的职责。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的是保险公司以其资产偿付到期债务和承担未来责任的能力。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等于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认可资产是指保险监管机构根据一定标准认可的资产,纳入偿付能力额度计算。认可负债是指保险监管机构根据一定标准认可的负债,也纳入偿付能力额度计算。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产及负债的认可指标体系和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
资产及负债的认可指标体系包括保险公司资产的种类及其认可比率、保险公司负债的认可标准等。
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是保险公司必须达到的最低偿付能力要求。中国保监会在2003年制定并实施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要求保险公司根据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稳健经营,确保实际偿付能力额度随时不低于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各类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具体要求如下:
财产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以下两项中较大的一项:
人寿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长期人身险业务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和短期人身险业务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之和。
长期人身险业务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以下两项之和:
短期人身险业务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计算适用财产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标准。
再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等于其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计算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之和。
中国保监会还对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有直接关系的一些指标进行监管,包括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率、实际偿付能力额度变化率、认可资产负债率、资产认可率和资金运用收益率等。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除了制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外,还应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管理。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险公司应定期向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报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上一会计年度的偿付能力和监管指标报告,并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法定代表人、精算责任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对偿付能力额度和监管指标信息进行披露。
如果保险公司在任何时点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低于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精算责任人、财务负责人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际偿付能力额度达到最低要求。
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要求增加资本金、责令办理再保险、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等措施。
教育金保险,一种专为孩子设计的储蓄型险种。该保险分为传统型和万能险两种类型,分别具有不同的领取方式和保障特点。选择教育金保险时应进行比较不同险种方案的保险利益,选择最适合的保险方案。投保前需了解各类保险的缴费方式、保障期限及收益特点。
保险合同的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必须如实提供与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有关的信息。如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履行此义务,且影响保险人决策,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为得知解除事由起30日内,超过两年则无权解除。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不赔偿或
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范围,包括雪后滑倒摔伤等事故。保险公司的赔付责任主要包括身故、致残以及医疗费用。市民需仔细查看条款细则,若涵盖意外医疗责任,可获治疗费用赔偿。同时,应前往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治疗,并遵循完整的理赔流程。投保农业险的农户应防范风险,及时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设立形式。根据相关规定,外资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合资形式,但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合资寿险公司总股本的51%。同时,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等,但需遵守相关法规,不得同时经营两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