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现已是一个全球化课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1.32亿;其65岁以上人口近9000万,占总人口的6.96%,已经基本达到国际上一般认为的7%的老龄化标志。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赡养率也会相继上升。全国各地有关赡养问题的大量报道和不断增加的赡养诉讼中可以轻易地证明建立建全赡养老人的法律体系势在必行。接下来就随手心律师网小编去看看相关知识。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孝道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孝道一直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从文景、贞观之治,到开元、康乾盛世,国家都设立国子监和太学,将孝悌之义放在首位。
封建社会的“孝道”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孝”
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强调“孝道”,但这种“孝道”体现了政治和人身上的不平等,应予以批判和抛弃。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害怕“孝”。尽管“孝”一词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但它并不属于他们独有。在封建时代,劳动人民也重视孝道,并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对孝敬父母赋予了新的内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相互对等的,彻底划清了与封建孝道的界限,摒弃了封建道德的残酷和虚伪。
法律对赡养老人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赡养老人被写入宪法,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有权获得国家和社会的物质帮助。同时,新《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当子女不履行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老年人生活的关心与保护,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子女赡养义务的情况
实践中,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有多种表现,包括以下几种:1. 以“分家析产”为条件,这种做法没有法律承认;2. 有些子女以父母无法抚养教育他们为由拒绝赡养父母,这是不正确的;3. 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4. 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犯下错误,子女成年后不愿赡养父母,这也不能作为免除赡养义务的理由。
子女赡养义务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或社会完全承担老年人的生活是困难的,因此子女应承担赡养责任。解决老年人的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子女们应该正确对待年老的父母,对他们提供经济上的赡养和生活上的扶助,使他们在晚年得到关怀和幸福。
赡养义务的两个方面
子女的赡养义务包括经济赡养和生活扶助两个方面。经济赡养是指子女为父母提供生活必需品和费用的行为,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生活扶助是指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父母,特别是对年老、体弱、生病等无法自理的父母给予关怀,使他们在晚年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幸福。
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制裁
近年来,一些子女对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将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制裁。法律应干预并强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物质帮助和养老金
对于没有收入或收入较少的老人,应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然而,在我国就业普遍,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老职工和老干部可以享受养老金,因此子女从老人那里得到的好处也不少。因此,仅从法律角度理解赡养父母是不够的,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应包括经济赡养和生活扶助两个方面。在建立赡养法方面,我们需要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