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并审理不同于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等法定管辖,合并审理是由法院裁定指定管辖权,不能超越级别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可以进行共同诉讼。
对于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情况,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于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情况,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时,可以进行合并审理。
1、诉之合并是几个独立诉讼的合并。合并之诉应当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如果某一案件只有一个诉讼标的,即事实理由和诉讼请求中之一为单数,即使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也只能算作一个诉。因此,仅为当事人的合并、或者诉讼请求的合并或者多个事实事由的存在并不必然构成诉的合并。
2、诉之合并属于法院的司法行政权限或者说是属于诉讼指挥权限的行为,不属于审判行为。诉之合并可以由当事人提出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作出,但最终是否合并由法官决定。同时,诉之合并涉及到程序上诉讼进程的快慢,法院决定是否合并体现了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交错。
3、合并之诉属于可分离的诉讼,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起诉的分离。在审判实践中,如果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的共同诉讼合并审理后,不能达到简化程序、节省时间和费用的目的;如果原告向同一被告提出多个诉讼标的,或者在诉讼中增加诉讼标的,人民法院认为不便于审理;或者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标的,合并审理反而使案件复杂化,就应当及时进行诉的分离审理。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民事诉讼庭审过程的程序及法庭纪律,包括庭前准备、宣布规则和纪律、法官入庭及报告庭审准备情况,以及正式开庭活动。庭审程序严谨,包括核对身份、宣布开庭、询问回避等步骤,以确保庭审的公正、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