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和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适用于劳动争议、损害赔偿、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争议,标的额不大且法律关系简单。当事人应向原审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2. 为了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便于申请再审,原审法院应建立通过原审法院提交申请再审材料的受理工作机制。
1. 原审法院应按照当事人是否选择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进行第一次分流。当事人选择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的,原审法院应审查申请再审的主体、事由、期间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以及申请再审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 如果再审申请符合法定条件,但申请再审材料不符合要求,原审法院应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材料。当事人补正后,原审法院应及时受理审查。
3.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时效为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4. 再审的主体可以是本院、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当事人、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
5.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包括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对方当事人提交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审查申请再审材料、裁定再审或驳回申请。
6.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本文所引用的法律包括《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一百九十九条、第二百零二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八条。
不同时机下原告申请撤诉而被告不同意的处理方式。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法院一般会准许撤诉;而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宣判之前,如果被告不同意,法院有权不予准许撤诉。具体是否准许需根据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依据进行裁定。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再审申请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再审适用于人数众多或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如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当事人需向原审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再审申请程序包括当事人提交材料、法院审查、裁定再审或驳回申请等步骤。法律明确了再审的时效、主体和适用范围,已生效的解除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