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未注册商标并不违法,但也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商标权是一种排他性权利,注册商标是保护这种权利的手段。若品牌未注册商标,其权利保护将受到困难。换言之,若他人已注册该商标,其他人将无法使用该商标,进而无法开设加盟店。为了品牌发展,建议提前注册商标,尽管注册成功并非必然。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了商业特许经营的概念和要求。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通过合同形式将这些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加盟商)使用,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非企业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注册商标是特许经营体系的基本要素。若特许人在未注册商标的情况下进行特许加盟,就等于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定时炸弹。因为即使已签订加盟合同,加盟商仍有权利以特许人未注册商标为由随时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费赔偿,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商标具有唯一性和独占性,未注册商标意味着企业无法享有商标的专有权。若企业经营良好,其他商家可以随意使用该商标,这将影响商标标示商品来源的基本功能,并对商标所代表的商品质量和信誉产生不利影响。只有经过注册的商标,其他人才无权在同一品类产品的宣传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方与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时间、合作分工、收益分配、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等方面。合作方式为甲方出资,乙方出技术,共同经营项目。协议对双方的权益份额、权利义务、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