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与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合伙合同的当事人必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一般合同主体的资格要求相比,作为商事合同,合伙合同的主体资格要求更为严格。合伙合同的任一方主体都不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不能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相适应。
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如果是以成立合伙企业为目的,其主体不得是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例如,国家公务员、学校教师、现役军人等。
合伙合同应由全体合伙人充分协商,就合伙目的与经营范围、出资数额、方式与期限、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入伙与退伙、合伙解散与清算、违约责任等合伙事宜达成一致,并订立书面协议。
根据《合伙企业法》第11条的规定,合伙人可以以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其他财产权利出资。对于货币以外的财产权利出资以及合伙人的劳务出资,合伙合同可以规定评估办法,或将其折算成现金加以规定。
合伙合同应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方式。亏损的分担应根据当事人约定的利润比例来决定,即分享多大比例的利润,就应分担多大比例的亏损。根据《合伙企业法》第38条第2款的规定,合伙合同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因此,合伙协议不得约定部分合伙人不享受利润的分配或不承担任何损失。
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合伙人按照合伙合同享有权利并承担责任。全体合伙人经协商一致后,可以修改或补充合伙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合伙合同的成立生效并不等同于合伙企业的成立。如果合伙以企业形式组建,只有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核准登记并发放营业执照,合伙企业才算成立。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方与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时间、合作分工、收益分配、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等方面。合作方式为甲方出资,乙方出技术,共同经营项目。协议对双方的权益份额、权利义务、违约
合作承包工程的合伙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合伙宗旨、经营项目和范围、合伙期限等核心内容。各合伙人通过现金方式出资,并按照出资比例分配盈余和承担债务。同时,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包括开展业务、管理工程、签署合同等。协议还涉及风险承担和项目管理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