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 >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时间:2025-09-05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9092
法官在进行审讯时需要多方面的关系人进行阐述,其中理所当然的包括了当事人的说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法律知识的缺乏,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使得当事人的前后说明对不上,此时应该怎么办?手心律师网小编提供了以下内容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怎么认定。

一、夸大当事人的陈述

首先,应将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证据采用。当事人的陈述包括作为诉讼活动的当事人陈述和作为证据的当事人陈述。作为诉讼证据的当事人陈述仅限于在诉讼中,根据案件事实和诉请或反驳诉请的依据,向法庭所作的陈述。

其次,不应将当事人的陈述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通常会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陈述,而不会作出对自己不利的陈述。因此,对当事人的陈述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如果当事人的陈述不是自认的,那么作为孤证时,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

此外,不应将当事人作为被调查对象。在庭审中,当事人是接受询问的客体和提供客观事实或法律事实的人。法官在庭审调查中过于依赖当事人的陈述,将其他证据作为陈述的补充,或仅根据一方当事人的陈述就转移举证责任,都是错误的做法。当事人的陈述应当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而不是主要证据。

最后,不应将当事人陈述的效力夸大,甚至大于其他物化的证据。法官不能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逻辑混乱或神色慌乱等情形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的真伪,也不能仅凭一方当事人的陈述否定对方当事人出具的书证效力。当事人的陈述对于事实认定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弱化当事人的陈述

1、当事人不能亲自出庭,委托知道案件事实真相的经手人或管理人出庭,或委托律师出庭。法官一般将经手人或管理人在庭审中的陈述当作委托的当事人的陈述采用。律师不能代理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因此受托律师只能作出不确定的陈述或直接表示不知情。法官应当避免逼迫代理律师作出没有把握的陈述,以及不通知当事人本人向法庭作陈述的做法。

2、通过简便的方式召集当事人双方或一方,通过询问当事人获取案件事实的信息,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取代或推翻庭审中的陈述。法官不应将此类书面记录的证据效力人为提升,也不应将法官在庭审外所作的此类记录作为定案证据。

3、在庭审采取诉辩方式进行时,法官应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全面把握当事人辩论的内容,并及时归纳小结,以发现和提炼出事实真相的陈述。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上级法院审理下级法院管辖一审民事案件的权利

    上级法院审理下级法院管辖一审民事案件的权利,以及专属管辖的法律效力。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将案件交下级法院审理。同时,不同案件类型的专属管辖分工不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协议排除。

  • 一审刑事案件审理期限需要多少时间

    刑事一审案件的审理期限。文章介绍了收案立案审查的七日,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通常为两个月至迟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例外。同时,还提到了不计入审理期限的期间和重新计算审理期限的延期审理情况。文章指出,根据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刑事案

  •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江歌案庭审临近时,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的问题。依据我国刑法,境外犯罪的追诉权仍然存在,但犯罪嫌疑人必须回国。具体到江歌案,如果刘鑫的前男友回国,将由相关法院进行管辖。同时,文章还批评了江歌案中的网络暴力现象,指出网络舆论应关注事件真相

  • 刑诉一审是否开庭审理

    刑诉一审的开庭审理规定和程序。人民法院在审查起诉案件后,若起诉书中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开庭前,审判人员需进行准备工作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定了开庭日期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传唤当事人等。开庭前的活动情况需记录在笔录中并由相关人签名

  • 刑事申诉的程序与条件
  •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条件
  • 合并审理的前提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