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女士将王先生诉至法院,要求王先生按照双方在民政局离婚时达成的离婚协议约定,向其支付补偿金和帮助款共计人民币120万元。
张女士诉称,2013年7月2日,我和王先生在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同时签署了《离婚协议书》,约定王先生在离婚后应向其支付补偿金和帮助款共计120万元。但现在王先生未按约定期间给付相应款项,故诉至法院,要求王先生履行协议。
王先生辩称,我和张女士结婚后,家庭支出并不是张女士一人所为,我无需给张女士任何经济补偿。对于帮助款,属于赠与,但我现在决定撤销赠与。另外,离婚协议书是在欺诈和胁迫的情形下签订的,相关约定都是无效的。
经审理后,法院认为,张女士和王先生在民政局离婚时签署的离婚协议合法有效,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王先生虽主张存在欺诈、胁迫情形,但未提交相应证据,故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另外,即便双方协议约定的给付补偿款和帮助款在形式上符合一般赠与情形,但此非单独的赠与合同,而是和人身关系、子女抚养等内容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任意撤销。因此,法院支持了张女士了全部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王先生不服提出上诉,后中级法院终审维持原判。
对于双方当事人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时所签署并经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对于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如一方要对协议中涉及的财产分割事宜反悔,则应当在离婚后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变更或撤销。法院受理后,经审查后未发现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换言之,在没有欺诈、胁迫情形下订立的该种协议,应视为系双方当事人对自己的权益有了充分的考虑和权衡的商定结果,即便某些协议内容在外人看来明显不符合常理,如约定的补偿数额或违约金过高等,但因协议内容涉及婚姻关系的解除、子女的抚养、财产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彼此不能任意分割,也不能任意撤销。因此,当一方不履行协议约定义务时,另一方诉至法院时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因此,建议夫妻双方选择通过民政局协议离婚时,在签署相关离婚协议时,务必要慎重考虑,再三权衡。切-莫为了达到尽快离婚的目的而信口开河,而在离婚后又借故反悔,此举不但有违诚实信用原则,更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责任。
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协议内容。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并深入了解后决定订婚,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婚姻美德,维护家庭正常运转,规范婚后生活。协议内容包括了婚姻目的、生育计划、离婚事宜、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甲方婚后事项、乙方婚后事项以及反对家庭暴力等方面的规定,
夫妻签订的协议在民法典生效后的法律效力问题。夫妻可以签订协议来处理财产归属、赔偿等问题,只要内容合法且双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婚姻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应遵守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若协议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如限制离婚自由权
离婚协议书在解除婚姻关系中的法律意义和要求。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在解除婚姻关系前签署的书面协议,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必须经双方签字并经过法律认可才具有法定效力。离婚协议书是办理离婚手续的必要内容之一,要求明确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
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相关问题。忠诚协议具有合同性质,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具有拘束力,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平等自愿协商、合法且明确的内容等。夫妻财产关系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忠诚协议可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法官会考察忠诚协议的订立是否平等自愿、内容是否合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