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应视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虽然该房屋赠与行为发生在受赠人婚姻关系持续期间,但甲某明确表明将该房赠与其次女,因此,该房应被认定为其次女的个人财产。
首先,对事实的理解和认定应根据行为发生时的法律,但对权利归属的判定则应适用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甲某是否具有将该房只赠与其次女的意思表示,应结合赠与行为发生期间的生效法律即旧《婚姻法》,而在认定甲某的真实意图后,则应依据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有。
其次,甲某作为赠与人,在赠与行为时完全可以预料到该行为将导致受赠人夫妻共有,而不可能预料到新《婚姻法》下其行为将会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的后果。因此,甲某的意图并不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该财产所有权的结果。
此外,判断赠与人当时是否具有“只赠与一方”的主观意图,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法律环境,而不应依据于此后颁布的法律规定。新《婚姻法》可对财产是否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共有等权利状况进行判定,但对其实施之前的自然人做出的赠与、承诺等主观行为的理解却只能依据行为发生时的旧《婚姻法》。
综上所述,本案甲某将该房“赠与次女”的意图在于排除其他子女的受赠权或未来的继承权,并非是对次女及次女之夫共有该房屋的反对。
根据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知识产权的收益以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然而,根据第十八条规定,只有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时,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本案中如果甲某想排除次女之夫共有房屋的权利,必须在赠与书中明确约定。然而,在甲某的赠与书中,仅约定该房归次女所有,并未明确约定该房“只归”其次女所有,即并未排除其次女之夫依法共有该房屋的权利。因此,根据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本案争议财产应视为甲某次女夫妻双方共有财产。
甲乙之间关于合伙关系和债权分配问题的案件。甲之子丙收回一笔债权后,乙主张自己是甲的隐名合伙人要求分配财产。对此有三种不同观点,笔者认为甲乙存在隐名合伙关系,乙享有与显名合伙人同等的权利义务,对于未分配而收回的债权,乙仍享有权利,应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
婚后个人婚前财产孳息的归属问题。首先,考虑当事人的约定;其次,依据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财产投资取得收益应归夫妻共同所有;最后,应根据孳息产生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其归属。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加公正。
离婚财产分割中如何查询夫妻一方的财产状况,包括银行存款、信用卡查询取证,工资报酬查询取证以及股票交易及资金账户信息的查询。通过法院开具的调查令或申请,当事人可以查询对方的银行存款、工资收入及股票账户信息。对于查询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实践中的收集途径也
嫁妆钱在我国民间传统风俗中的法律地位,即被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或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有财产。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嫁妆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其他属于个人财产的还包括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的财产、一方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