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解释,对于“违法所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7年的答复中指出,在对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应当计算行为人的非法所得,而不应扣除生产加工成本。农业部在1999年的解释中指出,在种子和农药的生产、经营中,违法所得是指违反相关法规的规定,从事相应活动所获得的销售收入。此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89年和1994年的通知中也强调了对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
从司法解释的角度出发,对于“违法所得”的解释也存在差异。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3年的立案标准中将“违法所得数额”解释为销售收入。最高人民法院在1995年和1998年的解释中明确指出,“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所获利的数额。可以看出,较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对“违法所得数额”的解释倾向于“获利数额”。
综上所述,根据行政和司法解释,对于“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实际全部收入作为违法所得,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扣除相关成本后所获得的利润为违法所得。
关于“违法所得”的不同定义与计算方法。行政解释方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农业部对于违法所得的解释存在差异,前者强调非法所得不应扣除成本,后者指销售收入中的违法所得。司法解释方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违法所得数额的解释也存在分歧,更倾向于将
量刑建议权的法律属性和作用。量刑建议权源于公诉权,公诉权则直接来自刑罚权。量刑建议权是公权力而非私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特定人或机关行使的权力。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不具有终局性,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对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有较大的制约性。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一部分,社区矫正具有惩罚功能。工作对象主要是特定罪犯,包括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等。工作定位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核心在于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该程序有助于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防止错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