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权人难以确定
网上侵权的人往往是用网络虚拟的身份进行,很难确定侵权人的真实身份。即使通过固定IP能够确定是某人的IP,但从证据规则上看仍不能确定是该人所为。另外,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很快,谁是第一个在网上发布、传播隐私的“人”也不易确定。所以,确定侵权人是网络隐私维权的首要难题。
2、取证成本较高
网络证据不同于媒体资料(如报纸、期刊),举证人是能够修改的,因此,网页如果作为证据往往需要通过公证来固定,这样网络证据举证就需要较高的成本。
3、侵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难以确定
网络是虚拟的空间,没有空间限制的,加上其传播速度快,所以某人隐私一旦被公布,可能很快传播开去。具体传播的范围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进而受侵害的程度也不易确定,这对隐私侵权赔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侵权损害的补救比较困难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加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一旦隐私被发布,很难阻止其传播,尤其是热点人物的隐私。如果通过诉讼维权,由于取证以及诉讼程序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等到“消除影响”的判决或者先于执行的下达,可能隐私早已在网上传播开去,实际的执行效果必定不如人意。另外,即使侵权人进行公开道歉,也很难阻止人们对隐私的议论和对隐私权人的评价(毕竟隐私是真的,不是假的)。
1、传播速度快;
2、传播范围广;
3、侵权人很隐蔽;
4、获取他人隐私更加隐蔽和方便(例如Cookie、木马)。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明星网络侵权案件中律师函的有效性。律师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出具律师函来维护明星的合法权益。律师函具有警告侵权人和为明星提供法律支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维权方式。但律师函并非万能,明星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手段。
网络主播在直播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网络主播的收费表演若未经许可,可能构成侵权行为。然而,由于取证难度大、法院判赔标准低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不力等问题,权利人维权困难重重。即使存在版权红利,但直播中的侵权行为依然给作曲人和原唱者带来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