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协议的合法性取决于强制拆迁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强制拆迁行为是违法的,那么签订的强制拆迁协议也是无效的。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实施房屋征收时应先进行补偿,然后再进行搬迁。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在给予被征收人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在补偿协议或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违法手段中断被征收人的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以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不得参与搬迁活动。
如果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并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未搬迁,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附带补偿金额、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相关材料。
强制拆迁是指在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向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局申请行政裁决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未能在行政裁决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搬迁,依法强行拆迁房屋。
以下是强制拆迁的法律依据: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违法建筑的处理方式在民法典中没有明确规定,但《行政强制法》规定,对于违法建筑应责令当事人自行拆除,如果逾期不拆除,则可以强制拆除。对于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在征收拆迁时不予补偿。违章建筑包括占用公共场所、不按批准图纸施工、擅自改建
违章建筑拆迁时,如果被认定为违法建筑,拆迁人无法要求获得拆迁补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后,如果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超过期限不拆除,可以直接进行强制
如果是农村征地拆迁目前适用的法律是《土地管理法》和各地政府制定的《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先安置后拆迁,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拆迁行为,国土资源部称这是该部首次明确对农民房屋拆迁安置原则。国土资源部称,农民住房拆迁补偿安置涉及土地、规划、建设、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