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如果房屋被强拆,被拆迁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被拆迁人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依法追究责任。
被拆迁人也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实施房屋征收时应先进行补偿,然后再进行搬迁。
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先给予被征收人相应的补偿。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来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也禁止参与搬迁活动。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如果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来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并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应当依法给予处分。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以下几种情形不得施行强制拆迁:
未经裁决,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拆迁。
如果拆迁人未按裁决意见提供补偿资金或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安置用房或周转用房,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拆迁管理部门在实施强制拆迁前应提前十五日通知被拆迁人,并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被拆迁人自行搬迁。裁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
在强制拆迁时,应当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人单位代表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房屋内物品进行公证。政府申请行政强制拆迁时应提交被拆房屋证据保全公证书。在取得行政强制拆迁决定书后,应完成该项公证工作。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一起因道路改造强制拆迁房屋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原告陈忠江的门市房被新民市政府以“违章建筑”的名义强制拆除,但政府未出示相应的“违建”确认书,且未遵循法定程序,因此强拆行为被判定违法。虽然陈忠江获得了拆迁补偿,但他认为补偿不合理,其赔偿请求被法院驳回。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
农民朋友如何应对大棚房拆迁的问题。文章建议农民朋友首先要判断自己的房屋是否属于大棚房整治范围内,并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认定标准进行判断。对于非法强拆的情况,农民朋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维权,包括正式书面提出保护请求、报警求助、要求立案侦查等,并依据相关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