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附条件不起诉的阶段是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在适用对象、适用罪名、刑期要求、悔罪表现、稳定性和救济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
首先,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对象是未成年人,而相对不起诉并没有对象的限制。
其次,附条件不起诉只能针对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规定的罪名,而相对不起诉并没有罪名的限制。
第三,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于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而相对不起诉没有具体刑期的要求。
第四,附条件不起诉的前提之一是未成年人必须有悔罪表现,而相对不起诉没有这个硬性要求。
第五,附条件不起诉是一种暂时性的决定,如果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违背考察条件,最终可能被起诉的决定所取代,或者被不起诉的决定所取代。而相对不起诉一旦作出就具有稳定性。
最后,在附条件不起诉中,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而在相对不起诉中,犯罪嫌疑人没有这个权利。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中关于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内犯罪的情况。对于在考察期内犯罪的未成年人,不会加重处罚,而是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处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有责任加强管教,并接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考察。考验期满后,若无规定情形,人民检察院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我国关于附条件不起诉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对于未成年人涉嫌特定罪名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并有悔罪表现的情况下,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与相对不起诉相比,附条件不起诉在适用对象、适用罪名、刑期要求、悔罪表现、稳定性和
附条件不起诉的复议申请人范围,包括公安机关、被害人以及不起诉人对检察机关作出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提出异议的途径和程序。公安机关和被害人可以向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提出复议申请,同时不起诉人也可以向该检察院提出申诉。所有复议申请均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自首后的处理情况。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而定,同时也存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犯罪,如果表现出悔罪,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在考验期内,未成年人需遵守法律法规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