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上诉人明确拒绝陈述怎么办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上诉人在庭审中明确拒绝陈述或者以其他方式拒绝陈述,导致庭审无法进行的,经法庭释明法律后果后仍不陈述意见的,视为放弃陈述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八十条 原告或者上诉人在庭审中明确拒绝陈述或者以其他方式拒绝陈述,导致庭审无法进行,经法庭释明法律后果后仍不陈述意见的,视为放弃陈述权利,由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
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但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行政诉讼当事人哪些权利义务
一般来说,当事人享有以下诉讼权利: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3、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4、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
5、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查阅本案庭审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6、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7、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有申请撤诉的权利。
8、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
9、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有关决定不服,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
10、当事人有提起上诉、提出申诉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当事人应履行以下诉讼义务:
1、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义务。
2、遵守法庭秩序,服从审判人员指挥。
3、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举证和如实陈述案件事实的义务。
4、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
经济类刑事审判的流程,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整个流程旨在确保案件事实的全面查明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正的审判结果。
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律师代理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代理律师要向被害人提供法律咨询、调查取证、与检察院、法院联系并查阅案卷材料、做好庭审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参加法庭审理。被害人的律师代理工作有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使被害人的陈述更加生动、仔细、全面,从
法院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审理程序。包括核对当事人身份、原告陈述事实和要求、被告陈述观点、双方举证和质证、法庭辩论、组织调解等环节。若调解不成功,法院将通知双方领取判决书;若双方达成协议,则法院将出具调解协议书并当庭提供打印件。
《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采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物证、书证的排除规则,非法证据不得使用,以及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据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和法庭审查证据合法性的程序。规程旨在确保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