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诉前财产保全,也就是诉前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所采取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与诉前财产保全有关的民事争议必须有给付内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应是有给付内容的,如不是因财产利益之争,而是人身名誉之争,无给付内容的,法院就不能采取诉前保全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1、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清点后,加贴封条、就地封存,以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移置到一定的场所予以扣留,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财产措施时,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负责保管被扣押物,但是不得使用。
2、冻结,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有关金融单位,不准被申请人提取或者转移其存款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动用。财产已经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3、法律准许的其他方法包括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等方式。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是指人民法院责令保证人出具书面保证书或者责令被申请人提供银行担保、实物担保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例如,被申请人欠申请人500万元贷款,用具有相当价值的楼房担保,保证能够偿还申请人5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解除冻结被申请人银行存款的保全措施,以便于被申请人能够正常经营。此外,扣留、提取被申请人的劳动收入、禁止被申请人作为等等,也属于财产保全的方式。
财产保全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债权人面临的风险包括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保全措施不完备等。为防范风险,债权人应加强对被保全财产的监控,合理确定申请财产保全范围,督促法院确保法定程序手续,采取诉前保全后及时起诉,并针对不同财产采取相应保全措施。
财产保全主体的多样性,包括诉前和诉讼中的不同阶段和主体。诉前财产保全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而诉讼中包括当事人和法院作为主体。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财产保全的时间、提供担保的要求、裁定的时限以及解除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诉前保全后多久可以判,法律暂无明文规定,但是人民法院是需要在法定的审理期限内完结的。
诉前财产保全的相关内容。诉前财产保全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其裁定时间为48小时,申请人需提供担保,并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提起诉讼。诉前保全的民事法律关系必须有给付内容,如涉及财产利益之争。如不依法提起诉讼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法院将在十日内审查。裁定正确的会驳回申请,不当的则会变更或撤销。利害关系人的复议申请也将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应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