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诉讼代表人的基本条件包括:
共同诉讼代表人必须是本案的当事人,即与案件直接相关的一方。
共同诉讼代表人需要具备诉讼行为能力,即具备进行诉讼活动的能力。
共同诉讼代表人应当具备与进行该诉讼相应的能力,包括法律知识、诉讼经验等。
共同诉讼代表人需要能够善意地履行诉讼代表人的职责,即代表当事人的利益。
根据《民诉意见》第62条的规定,共同诉讼代表人的人数为2~5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托1~2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在行政诉讼中,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4条第3款的规定,如果同案原告为5人以上,应当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如果在指定期限内未选定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指定。
在多数人诉讼中,共同诉讼代表人的权限相当于未被授予处分实体权利的诉讼代理人。具体来说,共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在涉及被代表人的实体权利处分时,例如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等,必须经过被代表的当事人的同意。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共同诉讼代表人不能履行职责或滥用代表权时,可以进行更换。当需要更换共同诉讼代表人时,被代表人应向人民法院提出更换申请。如果人民法院认为申请有理由,应当裁定中止诉讼,并召集全体被代表人进行推选、协商等方式重新确定诉讼代表人。一旦新的诉讼代表人产生,诉讼将恢复进行。原诉讼代表人实施的诉讼行为对更换后的诉讼代表人具有拘束力。
我国的共同诉讼代表人制度是以共同诉讼制度为基础,并吸收了诉讼代理制度的机能。以共同诉讼制度为基础,意味着共同诉讼代表人所进行的诉讼必须符合共同诉讼的基本条件。如果所代表的当事人不能作为共同诉讼人,就不能推选代表人代为进行诉讼行为。共同诉讼代表人制度吸收了诉讼代理制度的机能,使得众多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可以通过诉讼代表人集中实施,扩大了诉讼的容量,并避免了因众多当事人直接参与诉讼所带来的问题。
可能判处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为十年。数罪并罚情况下的刑期执行规则包括判决宣告前、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的不同情形。在看守所期间,犯罪嫌疑人是不被允许打电话的。律师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中,会见在押犯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其他情况下有权
开庭传票与出庭通知书的区别。开庭传票是法院在特定程序和诉讼开始时发出的书面通知,传唤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到庭;而出庭通知书主要针对检察院、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文章介绍了出庭通知书的格式和相关法律规定,并强调了开庭传票和出庭通知书在对
离婚案件中律师委托问题。即使委托了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仍需亲自出庭。特殊情况下的当事人可通过书面意见向法院申请免出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其法定代理人应亲自出庭。法律规定要求当事人出庭以充分调解并解决问题,不出庭可能导致诉求无法得到支持。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并已过上诉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已过期则不能再上诉。同时详细阐述了上诉的程序、提起条件及哪些人有权提起上诉,包括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