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援助机构收到申请援助事项的全部材料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机构将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律师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以保障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的法律权益。特殊案件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同时,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也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申请人可以直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市各区县法律援助机构进行申请,也可以通过网上填报法律援助申请表。
申请人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应当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对于书写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申请,并由接待人员按要求记入笔录,申请人签字或捺指印确认。
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申请援助事项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决定。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尽管中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问题症结并探讨解决办法。
获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权利,实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能否申请法律援助的问题。法律援助是国家通过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减免费用的法律帮助。未成年人可以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也可以自己申请。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机构会发
中国民事法律援助的规定及补充规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民事法律援助的补充权限和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具体条件。文章还介绍了法律援助申请的程序,如审查时间、重新审议的程序等。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外籍学生在我国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程序。在刑事案件中,外籍学生若无法提供经济来源且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等条件下可享受法律援助。民事案件中,则需根据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提出申请。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交,法律援助机构会审查申请并决定是否提供援助。援助途径包括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律师的权利和程序,包括侦查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时间和情况。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由其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若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委托,可申请法律援助。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提供法律帮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