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纠纷 > 强制拆迁 > 拆迁公司涉黑涉恶、暴力拆迁,怎么办

拆迁公司涉黑涉恶、暴力拆迁,怎么办

时间:2023-12-08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382

拆迁公司涉黑涉恶、暴力拆迁的处理方式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暴力拆迁是被禁止的。当遭受到暴力拆迁时,受害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房屋征收应当先进行补偿,然后再进行搬迁。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来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是被禁止的。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如果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来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应当依法给予处分。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如果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依法进行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行政机关违法强拆的行为可诉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通常情况下,法院可能以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为由拒绝立案。然而,法院却拒绝出具书面不予受理裁定,这表明立案庭法官非常清楚,行政机关违法强拆的行为可以提起诉讼,只是口头搪塞委托人。这也是实践中行政案件“立案难”的一个具体体现。行政机关违法强拆行为可诉,当然也可以提起复议程序。

行政机关违法强拆的行为可复议

根据房屋征收纠纷行政复议的原则,行政复议的范围限定在征收管理机关或人民政府及其其他部门就征收管理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涉及许多具体行政行为,例如建设项目审批、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认定拆迁单位的资格、安置办法、裁决、强制执行等行政行为。当事人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作为救济途径的两个情况:一是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二是对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补偿决定不服。被征收人对市、县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签字就实施强拆,是否违反了拆迁程序

    关于拆迁程序的问题,指出未签字就实施强拆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强制拆除前需进行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同时,《物权法》为房屋拆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强制拆迁仍需依法进行。文章还提及了关于建设单

  • 司法强拆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

    司法强拆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强拆需满足申请人适格、申请期限合法、被申请人履行法定义务三个条件。法律规定包括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非法方式迫使搬迁以及强制执行条件等。

  • 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及步骤

    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及步骤。在作出责成决定后,政府需提前通知被拆迁人并进行宣传解释工作。若被拆迁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自动搬迁,则可实施强制搬迁,并需组织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负责人作为证明人,公证部门进行证据保全。拆迁物品需妥善存放并通知当事人领取。执行时需遵循

  • 征收中公房承租人拒不搬迁该如何处理

    征收中公房承租人拒不搬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采取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如果承租人拒绝搬迁,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政府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对于拒不搬迁的公房承租人可采取法律手段处理。

  • 没有证据证明征收方是强拆主体怎么办
  • 拆迁办到法院申请强制拆除的程序及时间
  • 征收方暴力拆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