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有哪些
产品质量认证的定义:
产品质量认证也称产品认证,国际上称合格认证。根据199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ISO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产品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一般来说,对有关人身安全、健康和其他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者为强制性认证,即“以法制强制执行的认证制度”。其他产品实行自愿认证制度。
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
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安全认证
凡根据安全标准进行认证或只对商品标准中有关安全的项目进行认证的,称为安全认证。它是对商品在生产、储运、使用过程中是否具备保证人身安全与避免环境遭受危害等基本性能的认证,属于强制性认证。实行安全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合格认证
合格认证是依据商品标准的要求,对商品的全部性能进行的综合性质量认证,一般属于自愿性认证。实行合格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
国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认证工作,审核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规。地方政府监督部门则负责执法监督,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合规性。这一体制有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区别。两者在认证对象、证明方式以及目的和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依据主要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ISO 9000系列标准,同时还可能包括国家、地区或行业的特定标准和要求。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数额达到600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消费
不是必须的,企业自愿决定是否申请产品质量认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规定不经认证不得销售、进口和使用的产品,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三)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