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产品侵权责任的首要条件是产品缺陷。然而,不同国家在对"产品"的定义上存在差异。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对"产品"的定义也存在学理上的分歧。
有学者认为,凡是生产活动的产出物,无论是工业、农业生产还是其他生产物,都可以成为产品责任中的"产品",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梁*星等民法专家认为,民法通则中所称的"产品"首先指劳动产品,不包括自然产物;其次,在劳动产品中,仅指物质产品,不包括精神产品;再次,还应将农业原产品和猎物排斥在外。还有学者认为,"产品"通常指动产,一般不包括初级农产品和不动产。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根据这一规定,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加工、制作,未经过加工制作的自然物当然不是产品;二是用于销售,因此是可以进入流通领域的物。
立法对产品的外延并没有明确规定。将初级农产品和不动产排斥在"产品"之外的观点值得探讨。例如,市场上出售的用于农业生产的种籽,即为初级农产品,但不能说它不是产品。近年来,市场上出售假种籽、质量低劣的种籽坑农、害农的事件频繁发生。显然,这种观点会滋长制假、售假,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利于保护农民。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发展,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不断增加,其中以商品房屋质量纠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商品房以不动产作为商品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司法解释第13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从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可以看出,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房,一旦房屋出现质量问题,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如房屋发生倒塌或建筑物上的设施脱落,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这里的损失即是消费者的人身、财产的损失。当消费者以侵权责任为由请求生产者即房屋开发商承担赔偿责任时,开发商承担的责任即是一种产品侵权责任。因此,笔者认为,对产品的外延不能限制过多,应当包括动产和部分不动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时的侵权责任,被侵权人的请求权和追偿权,以及涉及第三人过错、缺陷产品危及人身财产安全、警示与召回等方面的规定。同时,也提到了在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
产品质量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时,生产者或销售者需承担连带责任。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可以向受害者赔偿后向相关责任方追偿。同时,法律规定了生产者的免责事由。对于实施恶意产品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担忧,实际上知假买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关于缺陷产品的规定,明确了缺陷产品的定义及造成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受害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废补助等。同时,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诉讼时效和请求权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