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刘女士向我们发来疑问:为什么只能购买影院指定的饮料不能自带饮料?为此,我们咨询了多家影院,都被告知一直执行不许自带食品饮料的规定。
“我们是为了保障观影效果。”据某影城的一位经理介绍,看电影是公共场所内进行的集体行为,禁止自带食品饮料是一种国际惯例,为的就是防止观众带着发出响声或者有异味的食品进入影院,影响别人观看。影院自己出售饮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并不是所有影院都谢绝自带饮料食品。一些如青年宫、大观楼等相对老旧的影院对此并无严格限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五星级新影院成本很高,要收回投入就要设立一些附加消费,出售价格稍高的食品饮料就是手段之一。
不过,尽管影院“上有政策”,观众也“下有对策”。一些观众把饮料食品放在包内带进影院去,也有人在影院内把瓜子嗑得嘎嘣响。有观众提出,正大光明买票看电影,这种进影院偷偷摸摸带进食品感觉实在不好。而电影院既然拒绝观众公开拿着食物进入,但对这种私藏夹带却没有治理。不得不让人心生疑虑:电影院拿管理当幌子,为的就是卖自己的食品饮料。
买了票去看电影,消费者刘女士却在检票口被拦了下来。工作人员指着她正在喝的半瓶饮料说,影院不许自带饮料,可以寄存或者扔掉。不过,旁边的电影院自己出售的饮料食品,消费者购买却可以顺利带入。望着售货架上和自己手里一模一样的饮料,刘女士实在不理解:为何在影院买就能带入,自己购买的就不行?
我们随机询问几位购票者是否知道这个规定,是否看到影院的提醒。一位购票者表示,提醒没注意看,不过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已经习惯了。另一位购票者告诉记者,可以偷偷将食品饮料放在包里带进去,这样就不会被查出来。
目前在法律上没有依据认定影院是霸王条款,如果电影院事先进行了提示,消费者还买了票,可以认定电影院和消费者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影院不允许观众自带饮料的根本原因是影院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影院自己销售的饮料比观众自带的同样饮料价格要高,卖饮料、食品于是也成了影院收益的一部分。在以往消费者对影院不许自带饮料、食品的起诉案例中,因为缺乏法律依据,消费者多为败诉。
陕西省各市消费者投诉协会的电话及联系地址信息。文章列出了陕西省不同地区消费者投诉协会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以便消费者在被侵权时能够及时联系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使用说明的法律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必须遵守使用说明以确保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标准,规定了消费品使用说明的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八个标准,为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提供依据。同时,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三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等方面。该法旨在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法条对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同时,旅游规划和促进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该办法旨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了抽检工作程序、抽检结果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并自3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