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初期,被拆迁人应当注意搜集与拆迁相关的文件,包括公告、通知、公开信等。尤其要搜集搬迁奖励方案、拆迁许可证、安置补偿实施细则及办法等文件。
拆迁公告发布后不久,拆迁公司会上门洽谈,此时被拆迁人应要求拆迁公司出示授权委托书、工作证和拆迁人员的资格上岗证。如果上门人员拒绝出示相关证件,被拆迁人有充分理由拒绝其入内,并向拆迁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这是因为拆迁过程中可能会有社会闲散人员恐吓威胁被拆迁人。虽然拆迁公司的大多数工作人员经过专业训练,但在拆迁后期,拆迁工程非常急迫时,可能会动用一些闲散人员,因此要先核实他们的身份。
被拆迁人应与拆迁办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谈话,并在必要时进行录音。这可能成为将来与拆迁办协商谈判取得重要补偿的信息线索。有些被拆迁户很难证明对方的口头承诺,因此在评估公司人员上门时,要让其出示相应的评估公司资质和上岗证件。对于评估报告中与房屋实际面积、装修情况、层高不符的地方,要提出质疑,并要求评估人员详细记录,必要时要求重新评估。
被拆迁人应注意查看拆迁许可证的内容,并最好要求拆迁公司或拆迁办提供拆迁许可证的复印件。如果拒绝提供,可以到悬挂拆迁许可证的办公地点拍照。在具体的维权过程中,我们曾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过拆迁许可证的影印件。
对于已经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被拆迁户,一定要注意向拆迁公司索要协议原件。很多拆迁人在签订协议后,以要回去盖章为名拿走所有原件。如果不能拿到协议原件,就有可能被进一步欺骗。在我们为被拆迁户维权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拆迁人先让被拆迁户签字,然后将补偿金额、面积、楼号都留空的情况,与口头承诺不一致。
如果进入行政裁决阶段,也不要采取不理会、不到场、不参与的方式。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充分利用程序性权利。特别是在行政裁决调解会上,很多人只注重现场表达,很少对庭审笔录是否完整详尽进行审查,稀里糊涂地签字,这会给下一步维权带来被动。因此,在行政裁决调解会上要充分表达意见,对庭审记录人员的笔录进行审核,必要时要求补记。如果记录人员拒绝补记,应在签字之前填写自己的意见,这是被拆迁人应有的法律权利。
不同情况下钉子户的定义及其维权方式。对于违章建筑中的钉子户,如果建筑未经法定程序建设,则不受法律保护。在房屋拆迁中,如果拆迁者违反法定程序,被拆迁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维权;如果是合法房屋拆迁,钉子户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维权。同时,《国有土
征地补偿方案的复议程序。被征收人若对征地补偿方案不满意,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政府需及时公告征收补偿方案等相关内容,并重视宣传和解释工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流程包括公告、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审批及费用管理等步骤。
法院如何处理拆迁赔偿纠纷。当遇到拆迁赔偿问题时,公民有权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会根据法律和实际情况进行公正裁决。若补偿款未能到账,被拆迁人有权要求查清去向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同时,拆迁补偿明细表属于信息公开内容,应保证公开公正。在处理拆迁赔偿纠纷时,应
拆迁过程中需要摒弃的错误认识,包括抵触情绪、不了解相关政策、不合理的索赔要求、不合法的抵抗行为和忽视合法程序等。对于拆迁安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寻求解决,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