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征地拆迁之前,用地单位(拆迁人)需要取得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集体土地的批复,并获得相关的规划等批准文件。之后,拆迁人需要向区县建委申请发布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告。
拆迁人需要拟定、报批并公布拆迁实施方案。该方案需要提交给区县建委进行批准,并在拆迁公告发布之日前公布,公布期限不少于10日。
拆迁人需要向区县建委申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并提交用地批准文件、规划批准文件、拆迁实施方案以及安置房屋或拆迁补偿资金的证明文件。区县建委应在收到申请后的30日内完成审查。
区县建委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需要在拆迁范围内发布拆迁公告。拆迁公告中应包括房屋拆迁许可证批准文号、拆迁人、工程名称、拆迁范围以及搬迁期限等信息。同时,区县建委还需将核发的房屋拆迁许可证报市建委备案。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需要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实行货币补偿或房屋安置的具体内容,如补偿金额、付款方式、付款期限、搬迁期限、违约责任、纠纷处理方式等。如果需要另行审批宅基地安置,协议还需包括地上物补偿、新批宅基地地点、面积、搬迁期限、违约责任、纠纷处理方式等内容。签订协议后,被拆迁人需要将原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交给拆迁人,并由拆迁人移交给房地权属管理部门。
如果在拆迁公告的搬迁期限内未能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当未达成协议的户数超过项目拆迁总户数的40%时,区县建委需要在受理拆迁人裁决申请前组织听证。裁决结果可以进行复议或诉讼。
如果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届满后被拆迁人拒绝搬迁,对于征地拆迁宅基地上的房屋,区县建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复议或诉讼期限届满后的三个月内,可以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申请之前,需要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后十日内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则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期限最长为1年。如果拆迁人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未完成拆迁,需要在期限届满前15日向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区县建委申请延期,延期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拆迁人需要按照规定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拆迁档案资料,并在完成拆迁后的一个月内向区县建委移交拆迁档案资料并办理相关手续。
征地补偿方案的复议程序。被征收人若对征地补偿方案不满意,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政府需及时公告征收补偿方案等相关内容,并重视宣传和解释工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流程包括公告、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审批及费用管理等步骤。
拆迁安置房的买卖问题。安置房需持有满五年后才能进行交易,并需注意法律程序进行登记。还介绍了房屋征收协议和拆迁协议的区别,包括实施主体和实施目的的不同。若签署拆迁补偿协议后未得到补偿,被征收方有权提起诉讼。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得解答。
拆迁不合理的情况如何处理。首先建议深入理解相关拆迁补偿实施办法,与房屋征收管理部门充分沟通商议。如无法达成共识或征收决策存在异议,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对于拆迁家庭内部出现的分配纠纷,可以通过家人商量、第三方调解、司法程序和法院诉讼
拆迁过程中需要摒弃的错误认识,包括抵触情绪、不了解相关政策、不合理的索赔要求、不合法的抵抗行为和忽视合法程序等。对于拆迁安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寻求解决,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