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故意是指实行犯对其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结果具有希望或放任的心理状态。当共同犯罪中只有一个实行犯时,除了他明知自己与其他共同犯罪人(如教唆犯、帮助犯)一起实施犯罪外,他对犯罪结果的故意心理与单独犯罪的故意相同。然而,在两个以上的共同实行犯罪的情况下,各实行犯之间存在主观上的犯意联系,并自觉地协调彼此的行为,以达到共同犯罪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共同犯罪中的实行故意与单独犯罪的故意不同。因此,在确定共同犯罪时,我们必须予以注意。
组织故意是指组织犯的犯罪故意。组织犯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他以自己为首建立犯罪组织,制定犯罪计划,领导、策划、指挥实施犯罪。因此,组织犯对于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预谋以内的全部犯罪行为都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教唆故意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这体现了教唆犯的恶意。教唆的故意具有双重的心理状态。在认识因素上,教唆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而且认识到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将会产生社会危害结果。在意志因素上,教唆犯不仅希望或放任自己的教唆行为引起被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而且希望或放任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会导致某种社会危害结果。
帮助故意是指帮助他人(主要是实行犯)犯罪的故意。帮助犯在主观上也具有双重的心理状态。在认识因素上,一方面,帮助犯认识到实行犯所实施的是犯罪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将会产生的危害结果;另一方面,帮助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为实行犯实施和完成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在意志因素上,一方面,帮助犯希望或放任自己的行为能为实行犯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帮助犯希望或放任通过自己的帮助,实行犯能够顺利地完成犯罪或造成一定的犯罪结果。
共同犯罪案件中判决的相关问题。在共同犯罪中,应分别讯问被告人并视情况传唤到庭对质,但对部分嫌疑人可能因逮捕时间不同而单独判决。共同犯罪包括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过失犯罪则不视为共同犯罪。对于主犯和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应根据罪行进行处罚,而从犯和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根据财物价值的不同,处罚有所不同。具体法律规定依据最高法、最高检的解释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确定。对于跨地区交通工具上的盗窃案件和盗窃毒品等违禁品的情况,有特别处理规定。盗窃罪的刑事处罚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
从犯量刑是否能高于主犯的问题,指出在刑法范畴中通常从犯量刑低于主犯,但也有特殊情况下从犯量刑可能高于主犯。文章还介绍了广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和缓刑的注意事项。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从犯和共犯的判刑问题,指出从犯和共犯的判刑并不一样,法律会根据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来判定刑罚;刑事立案后是否还需要行政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刑事立案会导致当事人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如人身自由受限等。摘要: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