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未经协商或裁决的情况下,若被拆迁人的房屋遭到非法拆除,被拆迁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司法救济:
被拆迁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指控拆迁人的非法拆迁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被拆迁人可以向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若对裁决结果不满意,可以进一步提起行政诉讼。
拆迁人的非法拆迁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275条的规定,被拆迁人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立案,追究实施人的刑事责任,以故意损坏财物罪来追究其责任。
以下是判断拆迁行为是否合法的几个标准:
拆迁行为是否合法需看是否获得拆迁管理部门批准的《房屋拆迁许可证》。
拆迁行为是否合法需看是否在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内进行。
拆迁行为是否合法需看是否在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期限内实施拆迁。
房屋拆迁过程中必须进行听证,具体程序如下:
对于拆迁项目面积较大或户数较多的拆迁项目,拆迁管理部门在核发拆迁许可证前,应召开听证会,听取当事人意见。听证会主要针对拆迁许可条件、拆迁计划、拆迁方案和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听证。听证意见将成为核发拆迁许可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拆迁管理部门在受理裁决申请前,应认真审查拆迁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对于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户数较多或比例较高的情况,应自行组织听证。具体的标准和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规定。
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拆迁管理部门应邀请相关管理部门、拆迁当事人代表以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等,对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和补偿安置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房屋被偷拆时拆迁户应起诉的对象以及误拆、偷拆和帮拆的违法性问题。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应承担相应责任,原告只要提供征地公告或征收决定公告,即可证明“偷拆”的法律后果应由地方政府承担。征收方在拆除房屋前应依法进行确认程序,被征收人需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误拆和偷拆
征地补偿方案的复议程序。被征收人若对征地补偿方案不满意,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政府需及时公告征收补偿方案等相关内容,并重视宣传和解释工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流程包括公告、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审批及费用管理等步骤。
拆迁过程中需要摒弃的错误认识,包括抵触情绪、不了解相关政策、不合理的索赔要求、不合法的抵抗行为和忽视合法程序等。对于拆迁安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寻求解决,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