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窜犯是指在不同市、县管辖范围内连续作案或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省、市、县继续作案的犯罪分子。构成犯罪且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个体属于流窜犯罪分子。然而,到外地旅游、经商、做工等在当地偶尔犯罪的个体以及在居住地与外市、县的交界处边沿结合部进行犯罪的个体不视为流窜犯罪分子。
(一) 流窜作案以侵财犯罪为主,约占流窜作案犯罪数的一半。侵财犯罪主要包括盗窃汽车、摩托车、现金、首饰、手机、电脑等贵重易携带物品。
(二) 流窜作案犯罪人数和案件数量连年上升。由于交通便捷和通讯发达,人员流动频繁,导致流窜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加。
(三) 流窜作案通常以团伙形式进行,犯罪成员多以地缘、亲缘为纽带结成犯罪团伙,分工明确。
(一) 从多种途径加强防范。广大群众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特别是来历不明的外地人。各单位应加强安全值班制度,设置监控探头进行严密监视或留人值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二) 加大对流窜作案的打击力度,从严从快办理案件。侦查机关要提高技能和水平,收集证据,查证犯罪,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要加大对流窜犯罪的打击力度,快速受理查处,快捕快诉,依法从快判处。
(三) 加强本县和区域各部门的协作与交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定期召开边界治安联席会议,加强网上协作机制建设,实现打击流窜犯罪的整体联动。同地区司法机关要加强统一协作和配合,强化信息共享。
共同犯罪案件中判决的相关问题。在共同犯罪中,应分别讯问被告人并视情况传唤到庭对质,但对部分嫌疑人可能因逮捕时间不同而单独判决。共同犯罪包括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过失犯罪则不视为共同犯罪。对于主犯和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应根据罪行进行处罚,而从犯和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根据财物价值的不同,处罚有所不同。具体法律规定依据最高法、最高检的解释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确定。对于跨地区交通工具上的盗窃案件和盗窃毒品等违禁品的情况,有特别处理规定。盗窃罪的刑事处罚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
从犯量刑是否能高于主犯的问题,指出在刑法范畴中通常从犯量刑低于主犯,但也有特殊情况下从犯量刑可能高于主犯。文章还介绍了广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和缓刑的注意事项。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从犯和共犯的判刑问题,指出从犯和共犯的判刑并不一样,法律会根据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来判定刑罚;刑事立案后是否还需要行政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刑事立案会导致当事人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如人身自由受限等。摘要: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