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窜犯是指在不同市、县管辖范围内连续作案或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省、市、县继续作案的犯罪分子。构成犯罪且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个体属于流窜犯罪分子。然而,到外地旅游、经商、做工等在当地偶尔犯罪的个体以及在居住地与外市、县的交界处边沿结合部进行犯罪的个体不视为流窜犯罪分子。
(一) 流窜作案以侵财犯罪为主,约占流窜作案犯罪数的一半。侵财犯罪主要包括盗窃汽车、摩托车、现金、首饰、手机、电脑等贵重易携带物品。
(二) 流窜作案犯罪人数和案件数量连年上升。由于交通便捷和通讯发达,人员流动频繁,导致流窜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加。
(三) 流窜作案通常以团伙形式进行,犯罪成员多以地缘、亲缘为纽带结成犯罪团伙,分工明确。
(一) 从多种途径加强防范。广大群众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特别是来历不明的外地人。各单位应加强安全值班制度,设置监控探头进行严密监视或留人值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二) 加大对流窜作案的打击力度,从严从快办理案件。侦查机关要提高技能和水平,收集证据,查证犯罪,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要加大对流窜犯罪的打击力度,快速受理查处,快捕快诉,依法从快判处。
(三) 加强本县和区域各部门的协作与交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定期召开边界治安联席会议,加强网上协作机制建设,实现打击流窜犯罪的整体联动。同地区司法机关要加强统一协作和配合,强化信息共享。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运输毒品的刑期如何确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刑期取决于运输毒品的类型和数量。数量较大可能判死刑;数量较多判七年以上;数量较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罪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将受到严厉处罚。多次犯罪数量累计计算。
犯罪团伙中主犯的确定方法。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组织、领导犯罪团伙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被认定为主犯。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其余不符合主犯定义的人,按其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处罚。同时,文章也提到
盗墓罪从犯的处罚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从犯在盗墓行为中起辅助或次要作用,对于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特定情形下的处罚规定,包括盗掘文物保护单位、集团首要分子等情形。从犯分为次要的实行犯和帮助犯,前者直接参与犯罪实施,后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