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对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特殊诉讼程序。
犯罪地为主,居住地为辅。被告单位登记的住所地为其居住地。如果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理机构所在地与登记的住所地不一致,那么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理机构所在地将被视为其居住地。
庭前审查除了应审查一般事项外,还应审查被告单位的相关情况。如果需要检察院补充材料,应当通知检察院进行补充。
诉讼代表人应当是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如果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那么被告单位应当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者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但是,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或者知道案件情况、负有作证义务的人员除外。
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时,应当通知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如果没有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应当要求检察院确定。如果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不出庭,应当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如果诉讼代表人是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可以拘传其到庭。如果诉讼代表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或者下落不明,应当要求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如果诉讼代表人是被告单位的其他人员,应当要求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出庭。
诉讼代表人适用有关被告人的权利。
对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案件,检察院只作为自然人犯罪起诉的,法院应当建议检察院对犯罪单位补充起诉。如果检察院仍然以自然人犯罪起诉,法院应当依法审理,并根据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引用刑罚分则关于追究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条款。
被告单位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如果尚未被依法追缴或者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当决定追缴或者查封、扣押、冻结。为保证判决的执行,法院可以先行查封、扣押、冻结被告单位的财产,或者由被告单位提供担保。
审判期间,如果被告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继续审理。审判期间,如果被告单位合并、分立,应当将原单位列为被告单位,并注明合并、分立情况。对被告单位所判处的罚金以其在新单位的财产及收益为限。
综上所述,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经过审查、确定诉讼代表人等一系列步骤。我国对于单位犯罪采取“双罚制”,不仅对诉讼代表人进行处罚,还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处罚。由于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特点有所不同,因此诉讼方式也相应采取特殊的方式。
犯罪集团的构成条件及特点。犯罪集团至少由三人组成,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犯罪目的性。成员基于共同犯罪目的而结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危险性严重,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文章还强调了刑法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定义,以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鼓励进行法律咨询。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自然人主体需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某些犯罪还要求有特殊身份。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不同阶段的责任划分,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的精神。单位主体则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组织机构。
单位犯罪单罚制的相关内容。单位犯罪单罚制指的是只处罚单位或直接责任人员,不判处罚金给单位。而双罚制则是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都进行处罚。此外,委托律师打官司时需注意审查律师资格、了解机构、签订协议并明确授权范围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