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根据第65条第一款的但书规定,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这一规定的目的是控制累犯的范围,重点在于惩治故意犯罪行为。
2. 刑度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虽然无期徒刑和死刑不存在执行完毕的情况,但根据我国的减刑和假释制度以及宪法中的赦免制度,这两种刑罚仍有可能出现累犯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前罪刑罚是已经被实际判处并执行完毕的刑罚,而后罪刑罚是尚未被实际判处的刑罚,只是一种估计。如果后罪没有被实际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犯罪人就不能构成累犯。
3. 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五年内。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起算的时间点。执行完毕指的是主刑执行完毕,对于同时判处的附加刑,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构成。刑罚执行完毕包括有期徒刑实际执行完毕和假释考验期满。被判处缓刑的犯人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情况下,不能构成累犯,而应当撤销缓刑,将旧罪与新罪一并处罚。缓刑期满后再犯罪的情况下,因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说明犯罪分子没有被执行刑罚,因此不存在累犯问题。但是,其有罪判决的宣告仍然有效,即犯罪分子是曾经受过有罪判决的人,具有刑事前科。
贷款诈骗罪的金额标准、量刑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达到一定金额,如数额较大、巨大或特别巨大,将被认定犯罪。量刑标准根据诈骗数额及情节不同,从拘役到有期徒刑不等,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款或没收财产。贷款诈骗行为只要达到规定的数额即可
关于立功认定的司法解释和立功条件的细节问题。通过解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于立功认定条件和要求的《意见》,深入解释了立功的条件、认定程序和要求,以及立功情节的处理方式。同时,明确了立功认定的限制和重大立功的认定标准,以及不能被认定为立功的情况。
无期徒刑对于犯罪分子政治权利的剥夺问题。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将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严厉刑罚,剥夺终身自由。对于某些犯罪分子,剥夺政治权利是为了防止他人代其行使权利、危害国家安全或破坏社会秩序。即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执行法》的必要性。现行法律对刑罚执行问题的规定不完善,且《监狱法》作为刑事执行法的主要部分,其法律地位和学科发展受到制约。建立刑事执行法有助于完善刑事法律体系,促进监狱学的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随着该法的颁布实施,刑事执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