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管制被规定为一种主刑,由人民法院判决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至2年,但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可延长至3年。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如果在判决执行之前被先行羁押,每羁押1日可折抵刑期2日。这一规定是因为先行羁押属于剥夺自由,而管制仅限制自由。虽然管制的刑期上限较拘役短,但从性质上看,管制仍然较为轻微。
对于经批准离开所居住市、县的罪犯,在被许可外出期间,应计入执行期,但超过许可时间的部分不计入执行期。对于未经批准而擅自离开所在地的罪犯,其外出期间不得计入执行期。县级公安机关应在法律文书上注明扣除的执行期,并加盖公章,通知罪犯本人,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原审判或批准机关。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以及接触特定人员。这些犯罪分子将依法接受社区矫正。违反禁止令的规定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已经出台,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并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或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的各个执法环节进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执行法》的必要性。现行法律对刑罚执行问题的规定不完善,且《监狱法》作为刑事执行法的主要部分,其法律地位和学科发展受到制约。建立刑事执行法有助于完善刑事法律体系,促进监狱学的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随着该法的颁布实施,刑事执行法
管制刑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对象、特点、限制自由的具体内容、期限、执行方式等。管制刑是一种开放性刑罚方法,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同时需要群众的监督。管制刑具有期限,并在执行中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被判处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禁止令将受
被雇佣人实施的行为未达到犯罪的程度又超出授意的范围,对雇佣人一般也应追究刑事责任。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没有刑期限制,罪犯被剥夺终身自由。死刑是对犯罪分子的肉体予以剥夺而不是对犯罪分子的自由予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刑法》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另外,在刑法分则中规定有管制刑的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