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管制 > 管制具有哪些特点

管制具有哪些特点

时间:2024-04-13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8056
管制是一种刑事处罚,它是我国刑事处罚中最为轻微的刑事处罚之一,那么管制具有哪些特点,关于管制的适用对象是什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管制的适用对象是什么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管制的特点及其法律程序

管制的本质

管制是一种限制自由的刑罚,相对于剥夺自由的刑罚而言,其程度较轻。管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只限制自由而不剥夺人身自由。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决管制的犯罪分子不会被关押,而是继续在原工作单位或原居住地工作和生活。
  2. 受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被判决管制的犯罪分子需要接受公安机关的管理,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以确保其遵守法律。
  3. 实行社区矫正。管制的犯罪分子需按照法律规定接受社区矫正,以帮助其改正错误行为并重新融入社会。
  4. 归人民法院裁决,归公安机关执行。管制的判决权归属于人民法院,而执行权归属于公安机关,其他机关和个人不得行使判决和执行权。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管制在裁决和执行过程中都严格遵循法律程序,体现了轻刑轻判的刑事政策以及对法院判决严格依法的要求。

管制的定义及适用对象

管制的定义

管制是一种刑罚方法,由人民法院根据判决决定,对犯罪分子不进行关押或监禁,但会限制其一定自由,并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社区矫正。

根据我国《刑法》第38条的规定,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可同时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以及接触特定人群。若违反禁止令,公安机关可根据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处罚。

适用对象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管制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刑事犯罪分子。

这样的规定是出于对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预防和改造效果以及资源优化的考虑。对于这些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关押并非必要,将其留在社区接受改造和监督,有利于其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时也能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实际上,对于需要承担基本刑的犯罪分子而言,管制是一种最轻的限制自由的刑罚。根据最新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管制形式被明确为社区矫正。通过社区人民群众的监督,能够帮助犯罪分子纠正行为,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增加社会温情,缓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取保候审的重复申请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取保候审的重复申请规定。其中符合特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申请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刑罚、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性的情形以及特定健康原因等。同时,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得离开居住地、及时到案等。若违反规定,可能会

  • 刑期计算规定下的剥夺政治权利

    不同刑罚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与执行规定。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计入刑期;死刑或无期徒刑附加剥

  • 盗窃罪的处罚

    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处罚规定。根据法条,盗窃公私财物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等。具体量刑幅度取决于盗窃数额和情节是否严重。同时,针对特定情形如盗窃金融机构和珍贵文物,将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 管制在实践中死刑的执行方式
  • 管制刑的法律特征与规定
  • 政治权利剥夺期限的计算方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