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的特征有哪些,管制在实践中是如何执行的
时间:2024-08-16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管制是刑事处罚的措施之一,控制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管制相对其他刑罚措施来就说是比较轻的,一般适用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那么管制的特征有哪些,管制在实践中是如何执行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管制的特征和执行方式
管制特征
管制作为一种刑罚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 不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被关押在监狱或看守所,而是可以继续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保持家庭关系和正常社会交往。这与其他刑罚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不对罪犯进行关押。
- 限制犯罪分子的自由: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受到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群众的监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这主要表现在政治自由、担任领导职务、外出经商、迁居等方面的限制。
- 保障犯罪分子的生计: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享受同等待遇。
管制的执行方式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二条的规定,管制的执行方式有以下要点:
- 执行机关:管制的执行机关由公安机关改为地方社区矫正机构,即县级司法行政部门。
- 犯罪分子的通知和宣布:人民法院将判决书和执行通知书送到犯罪分子户口所在地或常住地的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基层组织或犯罪分子所在单位的保卫部门协助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向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或地区的相关群众宣布犯罪事实、管制期限和要求。
- 犯罪分子的义务和限制: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群众监督,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和生产。同时,犯罪分子需要向执行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迁居或外出必须报告并经执行机关批准。
- 管制期限和解除:执行机关通知犯罪分子和相关单位、群众解除管制,标志着管制期限的到期。
通过以上措施,管制作为一种刑罚方法在实践中得以执行,既保障了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又尽量保护了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和生计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规定。规定明确了铁路运输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包括发生在铁路工作区域的犯罪、针对铁路设备和设施的犯罪以及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在执行职务中的犯罪。同时,也详细列举了铁路运输法院在民事案件方面的管辖范围,涉及铁路
-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及其实践案例。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文中详述了一夫妻因逃避法院判决而面临法律制裁的实例,包括法院的判决、司法拘留以及追加被执行人等过程。最终,法院认定两人
-
刑罚执行完毕五年以后是否构成累犯
《刑法》关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是否构成累犯的规定。一般来说,五年后不构成累犯,但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次实施都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包括前罪与后罪的性质、刑罚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方面。
-
管制在实践中死刑的执行方式
-
刑法对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
-
管制刑的法律特征与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