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的分类
时间:2024-09-21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解析刑事诉讼法】
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
一、拘传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这一刑事强制措施。具体情况包括:
- 根据案件情况,公安机关可以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也可以拘传到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 在执行拘传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的警械。
- 公安机关在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出示《拘传证》,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证上签名(盖章)并捺指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填写到案时间;讯问结束后,也应当填写结束时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填写,侦查人员应当在《拘传证》上注明。
- 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也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二、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符合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的犯罪嫌疑人。
-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的、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 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 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 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如果采取取保候审,办案单位应当要求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要求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没有保证人担保,可以采取监视居住的方式。
办案单位在宣布取保候审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
-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对于由保证人保证的情况,公安机关需进行审查并同意。保证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与本案无关。
-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
- 有固定住处和收入。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执行法》以完善刑事法律体系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执行法》的必要性。现行法律对刑罚执行问题的规定不完善,且《监狱法》作为刑事执行法的主要部分,其法律地位和学科发展受到制约。建立刑事执行法有助于完善刑事法律体系,促进监狱学的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随着该法的颁布实施,刑事执行法
-
管制刑的主要内容
管制刑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对象、特点、限制自由的具体内容、期限、执行方式等。管制刑是一种开放性刑罚方法,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同时需要群众的监督。管制刑具有期限,并在执行中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被判处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禁止令将受
-
逮捕的法律程序
逮捕的法律程序。逮捕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其实施需经过人民检察院的批准或人民法院的决定,并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程序,包括侦查、拘留、逮捕等环节。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均无权行使上述权力,除非法律另有特别规定。
-
逮捕的条件及其含义
逮捕的条件及其含义,包括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逮捕羁押的时间受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期限最长可达7个月,检察院审查案件时间一般一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法庭审理程序不同,羁押期限也不
-
不批准逮捕后还会坐牢吗
-
无逮捕必要说明什么
-
教师刑事处分指南:了解教师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