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管制 > 刑事强制措施的分类

刑事强制措施的分类

时间:2024-09-21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8175
【解析刑事诉讼法】

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

一、拘传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这一刑事强制措施。具体情况包括:

  1. 根据案件情况,公安机关可以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也可以拘传到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2. 在执行拘传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的警械。
  3. 公安机关在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出示《拘传证》,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证上签名(盖章)并捺指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填写到案时间;讯问结束后,也应当填写结束时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填写,侦查人员应当在《拘传证》上注明。
  4. 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也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二、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符合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

  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的犯罪嫌疑人。
  3.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的、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4. 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5. 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6.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7. 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如果采取取保候审,办案单位应当要求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要求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没有保证人担保,可以采取监视居住的方式。

办案单位在宣布取保候审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
  2.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3.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对于由保证人保证的情况,公安机关需进行审查并同意。保证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与本案无关。
  2.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
  4. 有固定住处和收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 刑事拘留的处理方式和期限

    刑事拘留的处理方式和期限。刑事拘留分为三种情况:未发现犯罪事实予以释放、报请逮捕和转为其他强制措施。最长期限为三十七日。刑事拘留期间,应通知家属,且犯罪嫌疑人等有申诉权利。如申诉属实,应对其解除拘留。

  • 逮捕后超期羁押的处理方式

    逮捕后超期羁押的处理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超期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相关人员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 取保候审的判决与期限

    取保候审的判决与期限问题。文章指出,取保候审期限的长短并不是决定判决实刑的关键因素,判决取决于具体案情。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不代表案件结束,也不意味着不会被收监。法律对取保候审的规定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针对的是未逮捕或需变更

  • 管制在实践中死刑的执行方式
  • 管制刑的法律特征与规定
  • 执行逮捕是不是就会判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