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的分类
时间:2024-09-21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解析刑事诉讼法】
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
一、拘传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这一刑事强制措施。具体情况包括:
- 根据案件情况,公安机关可以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也可以拘传到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 在执行拘传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的警械。
- 公安机关在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出示《拘传证》,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证上签名(盖章)并捺指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填写到案时间;讯问结束后,也应当填写结束时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填写,侦查人员应当在《拘传证》上注明。
- 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也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二、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符合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的犯罪嫌疑人。
-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的、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 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 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 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如果采取取保候审,办案单位应当要求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要求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没有保证人担保,可以采取监视居住的方式。
办案单位在宣布取保候审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
-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对于由保证人保证的情况,公安机关需进行审查并同意。保证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与本案无关。
-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
- 有固定住处和收入。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监管,且需获得批准才能行使言论等自由权利。他们还需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迁居需经过批准。同时,他们在劳动中应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
管制刑期的确定
管制和拘役两种刑罚的刑期确定、计算及适用对象的特点。管制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其刑期为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先行羁押可折抵刑期。拘役作为刑罚,由公安机关执行,刑期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先行羁押可折抵刑期,且罪犯可每月回家与亲人团聚。拘役适用对象多为
-
府谷县爆炸案件:私藏炸药罪的法律解读
府谷县发生的一起由私藏炸药引发的爆炸案件。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现场破坏严重。律师解读了相关法律,私藏炸药罪的法律判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呼吁公众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
故意伤害罪致死是否可判死刑?
我国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认定及判决差异。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罚可适用死刑。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犯罪嫌疑人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对故意伤害致死案件的判决存在差异。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前提是伤害行为的非法性,伤害程度分为轻伤、
-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种类
-
管制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
被判管制时的活动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