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金融犯罪配置的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八种,仅排除了管制刑。
其一,死刑。现行金融刑法中,配置死刑的共有五种犯罪,分别是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
其二,资格刑。现行金融刑法中,并没有配置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刑法对金融犯罪分子不能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因为,我国刑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故金融犯罪若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也当然会被剥夺政治权利。
其三,财产刑。现行金融刑法中,财产刑的配置比例很高。每一法条都配置了罚金刑;13个法条中的15种犯罪设置了没收财产刑。
其四,自由刑。在金融刑罚中,自由刑有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三种。
拘役往往适用于情节较轻的金融犯罪,适用于除伪造货币罪之外的所有的金融犯罪。有期徒刑是适用最广泛的一种刑罚,刑法对所有的金融犯罪均配置了有期徒刑。
共计13个法条中的11种犯罪配置了无期徒刑,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无期徒刑作为法定最高刑;
二是把无期徒刑作为情节特别严重的金融犯罪的选择刑(即在无期徒刑与死刑之间选择)。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非法集资不构成犯罪的条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文章还建议将非法集资罪列入《刑法》中的破坏
管制这一刑罚的实践应用及其执行方式。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公安机关执行,对轻微犯罪分子进行限制自由的处罚。管制的执行需遵守刑法的多项规定,如遵守法律、服从监督等。死刑的执行方式包括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需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公正透明。
非法集资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及行政处罚。其中,涉及了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刑事责任。此外,还提到了不同非法金融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个人和单位犯罪的处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