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判刑后是不存在保释的,因此有期徒刑8个月的犯罪人是不可以保释的。
判刑后的犯罪人可以适用假释制度。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后,表现出悔改并不再对社会构成危害的情况下,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制度。
假释的条件是被假释的犯罪人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如果遵守了这些条件,就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没有遵守这些条件,就会被重新收监执行原判刑罚,甚至可能面临数罪并罚。
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了一部分刑罚的犯罪人。这一限制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只有经过一定的服刑期,才能判断犯罪人是否真正悔改;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滥用假释制度,避免刑罚执行的混乱,保持刑罚的严肃性和人民法院判决的稳定性。
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必须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有资格申请假释。
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这里的特殊情况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教唆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形。首先,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规定,除死刑和无期徒刑外,应依据最高刑期总和决定执行刑期。其次,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采用“先并后减”的计算方式。最后,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采用“先减后并”的方式。
醉酒驾驶的刑罚种类及法律依据。醉酒驾驶最高刑罚为拘役,但也可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并列举了几种具体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特定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理程序。侦查阶段可长达八个月。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为一个月,可延长半个月。检察院审查后如需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法院审理采用二审终审制,一审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复杂案件审限可能长达两年。刑期执行中,根据刑期长短决定服刑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