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45条的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范围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然而,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并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缓期执行期间,如果其表现出重大立功,经过2年期满后,可以将原本的死刑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此外,根据刑法第69条的规定,当犯罪行为涉及到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可以达到20年。
另外,根据刑法第71条的规定,如果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次犯罪,而之前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那么新罪行的刑罚将以之前刑罚为基础来确定。因此,犯罪分子可能面临超过15年甚至20年的实际刑期。
根据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在判决执行之前被先行羁押,那么每羁押1日可以折抵刑期1日。而“判决执行之日”指的是人民法院签发执行通知书的那一天。
教唆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醉酒驾驶的刑罚种类及法律依据。醉酒驾驶最高刑罚为拘役,但也可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并列举了几种具体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特定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刑期问题。姜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后又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对于如何计算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自刑满释放后至被拘留期间计算,另一种意见认为
不同刑罚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与执行规定。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计入刑期;死刑或无期徒刑附加剥